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增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何丹凤:剪纸是门关于美的艺术

15-8-31 06:3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662|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剪纸是古老纸文明的文化物种,也一项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相信大家对此并不陌生。何丹凤自2015年3月份获得“广府达人秀”季军之后,“丹凤剪纸”在增城一时传为佳话,何丹凤因此成为增城小有名气的剪纸达人。其实,2 ...
剪纸是古老纸文明的文化物种,也一项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相信大家对此并不陌生。何丹凤自2015年3月份获得“广府达人秀”季军之后,“丹凤剪纸”在增城一时传为佳话,何丹凤因此成为增城小有名气的剪纸达人。其实,2015年的2月16日,何丹凤就被挑选为增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剪纸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

何丹凤自小与剪纸结缘,对于剪纸爱不释手,成长路上,一把小剪刀在她的指间飞舞,剪出了无数诗情画意和世间百态,偶有佳作发表于各大报刊杂志,也曾参赛获奖。“剪纸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何丹凤说,剪纸让她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剪纸于我是一场隆重的生命体验。”

为创作出好的剪纸作品,何丹凤常在同一题材上千锤百炼、费尽心思。她曾创作两千多只蝴蝶剪纸作品,形态各异,无一雷同。这一“壮举”被朋友们戏称——“何丹凤不是‘剪纸达人’,简直是‘剪纸狂魔’”。“我每天都要剪纸,如果哪天有事没剪,心里就觉得少了点什么,空落落的。”何丹凤对记者说,剪纸已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作为增城非遗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何丹凤技术娴熟,惯于脱稿创作(不画草稿),随手拿起剪刀和纸张,便可随意剪裁出一幅作品。她创作的题材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创作作品已超万幅。何丹凤一直致力于推广剪纸艺术。她说,最大的愿望是将剪纸技巧传承下去,把这一艺术推向更多的人群,让剪纸走进更多人的视野,点缀人们的美好生活。

对话:剪纸艺术是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工具

◆记者:您认为剪纸跟其它民间传统手工艺术有何不同?

何丹凤:中国的传统艺术门类有很多种,在表现形式、手法、内容有其门类的独特性,但又都有一种共性,这种互通的的共性基础是中华文化思想,即在艺术上追求用“意向”的造型手法表达一种“意境”,以“中和”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一种审美意识。而剪纸正是这些艺术的综合表现。

同时又体现了中国书法、绘画和雕刻的诸多特点和基本特征,如取象(对人与万物的观察、认识及表述)和取势(创造生命的动感)等等。剪纸浓缩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理念,传递着世代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感情。不仅是中华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体察一个民族和地域民俗民风及文化承传的重要审视窗口,从一张剪纸上亦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文化和人文风情。

◆记者:谈谈剪纸创作的主题和本质?

何丹凤:剪纸中的主题观念涉及多而广,其中以阴阳观为最初始,最本质的哲学观,具有总旨和主导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有衍生和发展出自然观、生命观、道德观等体系观念,所以真正要剪好一幅剪纸作品又必须涉猎多学科的文化内涵。

◆记者:谈谈“丹凤剪纸”的风格和特点。

何丹凤:我的剪纸作品,已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窗花装饰和民间活动的附庸,它同时也成为了如水墨、版画、漆画等美术形式一样具有独特表现手法的诗性艺术,为了把剪纸推向一个更高的新层次,我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涉猎多种媒材和类别,从之前的重形着意到以越界和突围的方式走到现在的尚趣、尚逸、尚趣;

不断更新创作思维和主题中的文化哲理,大胆运用了姐妹艺术拓宽了剪纸只在平面纸质上的观赏和表现的范畴,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需求来表现每一幅剪纸新的意境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生活。笔墨当随时代,我希望我的剪纸作品立足传统又能有独具鲜明的个人特点,被越来越多人认知和欣赏,同时一步一步叩开外界对剪纸艺术共鸣和推崇的大门。

◆记者:您认为剪纸这门艺术适合当做一种素质教育来推广吗?

何丹凤:当今社会,培育高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了众势所趋,从人体脑科学来说,通过艺术的描述和创作过程对人的磨炼和培养,可训练和促进左、右脑的联结,启动全方位的潜能。剪纸创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打开更深层次的审美能力。剪纸的学习,能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道德情操、理想智慧美好祝愿融入到剪纸艺术中去;

也通过剪纸的训练,调节了情绪,训练自身的约束力,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感,培养出学生的创作力、想象力、鉴赏能力、分辨能力等等,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丰富着思维和对事物的认知,因为剪纸的表现形式基于民族传统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说剪纸艺术确实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 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水龙村的张武章和姚小慧
  • 不只是牛仔服装名镇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