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新塘三部尚书湛若水的青少年成长历程

10-11-10 04:3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550| 评论: 0

摘要: 钢铁不是一天炼成的,增城市新塘镇的三部尚书湛若水也曾经是懵懂少年,也有热血冲动的青年情怀。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位影响明朝中国理学的一代名臣,看看这位增城杰出的优秀儿女是如何成长的!湛若水少小离家,两鬓斑白 ...
         湛甘泉出身于沙贝村,并在村中渡过了他的童年。他的先祖是官宦人家。其曾、祖:父辈虽也读书识字,实际都以务农为生,只算是半耕半读,自耕自给略有盈余的殷实农家。沙贝村前临东江,背依四望冈、担杆坳、石子岭,东有石岭,西有屏山(古海遗踪),突出江中,环抱着一望淤沙成陆的古海湾。村中耕地场屋,皆是滩涂,遍地牡蛎壳、贝壳,所以村名沙贝。民居的聚落间是河涌交错、湖塘星罗棋布的水乡。湛甘泉自小就随祖父耕田、种桑、管鱼塘,拾柴草于此间。因祖母梁氏被探桑、喂蚕、养猪等家务所缠,刚五岁的湛甘泉,便要帮助家中做放鸭子、牧牛等事了。

         湛甘泉特别喜欢养鸭子,因每天只要把它赶往河涌里,它会自己觅食小鱼、小虾、蟛蜞,晚上自行归来,母鸭还每天生蛋,鸭蛋加上家里种菜,捞些鱼嘏,一日二餐醚菜都有了。湛甘泉就这样,每天都与村中牧童为伍,牧牛、嬉戏于山麓、河滩上,抓蜻蜓、翻筋斗,捉迷藏,过着无拘无束的农家孩子生活。但有时见到邻家孩子到塾学读书,会念“人之初,性本善”的课文,又会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诗句,心理羡慕得很。他想读书,但又有谁为家里放牛呢?所以不敢对祖父提出。
  
       湛甘泉的祖父湛江生性淡泊,不羡功名利禄。他父亲湛瑛,为人刚直,爱交朋结友,白天还要忙于农事,所以他们都没有想到孩子应读书了。只有母亲陈氏出自书香门第,当时娘家西洲村陈屋已有些子弟在广州读书,所以她常想着应让儿子读书了。但有翁姑在堂,她也难启齿。

     湛甘泉九岁那年,他的祖父不幸去世。过后不久,湛瑛因爱打不平,结下些仇家,更得罪了增城县的主簿老爷和一些衙吏官差,所以遭人诬陷,惹上官司而被捕入狱。陈氏是个贤惠、有主见的妇人。这时她要独力持家,上侍家姑,下抚养一双儿女,还要多方奔走,营救丈夫,自然对儿子就疏于管教了。湛甘泉成了“甩绳猴子”,成天趁牧牛机会,与牧童上山掏鸟蛋、摘野果;下水捞鱼嘏、摸蚬螺;还操舟斗艇,练得一身农村孩子的本领。湛甘泉生来消瘦、却身高结实,因与父亲皆两代单传,无兄无弟,常遭强房或大孩子欺负。湛甘泉在逆境中炼得一种不喜出头争胜、遇事沉着应对的性格,无形中成了这帮顽童中善于“扭计”的“军师”。
 
     炎夏某日,辰末巳初,湛甘泉独倚村口桥头的绿榕荫下,享受着习习凉风,看着河涌中自家的水牛姆和小牛戏水于绿波间。这时有个道士背着布袋,冉冉走过桥来。他细看生得眉目清秀,两边脸颊长有几粒小黑痣的小湛甘泉,甚觉可爱,便说:“孩子,你一个人闷坐桥头,想什么呀?”湛甘泉抬头一看,认得这是常来村中帮人“拜斗”做法事的罗浮山道士。昔日罗浮与沙贝常有舟船来往,只需半天航程。湛甘泉说:“你没见我看牛吗?”道士说:“我带你上罗浮山玩,好吗?”湛甘泉笑指东北方远处那高耸云天的山峰说:“罗浮山我天天都看到,有什么好玩的。”道士见湛甘泉天真无知,便笑坐桥栏,向湛甘泉讲罗浮山的故事。说远看罗浮只是座大山,其实它内藏432座山峰,十多个洞天,有飞瀑清溪、大小石楼、飞云顶、梅花村,还有许多道观、寺庙。昔日葛仙翁与妻子鲍姑,就是在山上炼丹成仙的。山中常有仙人出现,如有缘分,还会遇到何仙姑、黄野人。

           说话间有些村民也围来听故事。讲着讲着,湛甘泉仰望太阳,知应回家吃午饭了,便不耐烦的说:“你讲罗浮山这么好,为什么不在山上做神仙,却来我村拜斗呀?”众人听了都大笑。大家随之也散去了。这件偶然小事,在湛甘泉当了大官后,有些多事的人,编成了“三部尚书不拜相,三遇纯阳不升仙”的故事传播开来。说昔年在桥头与湛甘泉说话的道士,就是“八仙”中吕纯阳师祖的化身,因见湛甘泉有仙骨,要渡他成仙,无奈湛甘泉有仙骨,却无仙缘,错过了大好时机,不能成仙,‘只好留在凡问做大官,享高寿了。还把尚书府附近,三墩塘侧的一座石拱桥,称为“遇仙桥”,以证明此故事发生在这地方。其实这只不过是罗浮山苏东坡“遇仙桥”的翻版。明朝从朱洪武后期至明亡,都不设丞相之职位,湛甘泉又是大器晚成的人,68岁才任尚书、75岁便退休了,又怎么拜相呢?

       湛甘泉l3岁那年,陈氏正要把他送入塾学读书,却又岁逢戊戌,属狗年。俗例说孩子在狗年开学,会像狗样懒惰的,所以只好拖到湛甘泉l4时,才人村中石岭上的湛家塾学读书。湛甘泉成名后,人们便称石岭为“读书冈”。今是“读冈公园”。湛甘泉读了一年多书,某日放假,到村外石巷山玩时,被父亲的几位仇家遇见,即被围殴。湛甘泉一看回家的路被挡,周边又无人救应,危急中灵机一动,转身往西洲村飞跑,逃往外祖家。仇家穷追不舍,幸好他自小炼得双飞毛腿,很快摆脱追兵。逃跑中慌不择路。双脚误踩到村民盖屋用的石 灰池上,鞋子粘上湿漉漉的灰浆。湛甘泉心生一计,倒身退人外祖家隐藏。那班追打湛甘泉的人,到了陈家巷口,打探湛甘泉下落。陈家人指着地上脚印说,刚才到过,又回沙贝去了。那班寻仇的人,悻悻而去。

         湛甘泉这个“倒踏灰鞋避难”的掌故,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着。 此事发生后,陈氏再也不敢让儿子留在沙贝村,要他暂居外祖家中。湛氏族中一些老人也关心着湛甘泉的安危,想到西洲村往西是水南村,再往西走是南湾村,是昔日太祖湛怀德公三姓结盟的村子,至今大家仍有来往,便派人往南湾村安排个地方。于是湛甘泉时居西洲,时居南湾读书。至今南湾人还能指点湛甘泉昔日读书的地方。湛瑛结怨仇家之事,已被诬陷坐牢,今又祸及小孩,此事早已引起沙贝村中有正义感的人不满。他们纷纷谴责那几个仇家。这时湛怀德去世仅百年,他在地方上的英名仍在,他的盟友后人亦不少。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那些仇家气焰已大为收敛。湛瑛虽仍在狱中,境况已有改善,事情也就慢慢淡化了。

      陈氏仍苦心筹划着儿子读书之事,细想家中虽非富有,但尚可维持生计,衣食不愁,娘家族中兄弟多在广州读书,如陈尧典(后来任福建泉州通判);陈其鲁(其子陈堂,后登进士,位四川参议)。于是她决定送湛甘泉去广州,跟随堂舅及表兄们读书。她便即往娘家商议,陈家的人都一致支持送湛甘泉去广州入学。次年新春过后,陈氏即带着16岁的湛甘泉,到广州就读。湛甘泉从此结束了在沙贝村的童年生活,此后便海阔由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