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随处体认天理”的明朝增城新塘教育家湛若水

10-10-22 04:2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470| 评论: 0|来自: 广州档案馆

摘要: 增城市的新塘镇从清代以来就是个繁华的地方.这里“外通海道,内接崇山,舟车辏幅,户口殷繁,实为水陆扼要之区”.今天的新塘,更多的因为它的“牛仔城”之名而广为人知.其实,除了念响了一本“生意经”之外,新塘还曾经孕育 ...
结束归粤7年山林生活重入翰林
 
    嘉靖元年(1522年),明世宗即位,湛若水再次被起用.湛若水结束归粤7年的山林生活,重新踏上仕途.经都御史吴廷举,朱节的推荐,湛若水复补翰林院编修,同修《武宗实录》.任期满之后,升任翰林院侍读.嘉靖三年,升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湛若水这次再度出仕一共16年.这16年里,他始终在南京供职,多次升迁,迭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任南京吏部尚书时,湛若水已经是古稀老人,他三次上疏祈求致仕归田,不但没有获得批准,反而转任南京兵部尚书.嘉靖十九年,75岁的湛若水获准以“资政大夫,南京兵部尚书,奉敕参赞机务”衔致仕.至此,他终于结束了平稳畅顺的36载宦海生涯.这在世宗朝是少有的知遇.
 
弟子间辗转相授的形式进行讲学
 
    为官十几载,湛若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倒是利用闲职之便,在著书讲学方面成绩斐然.他在国子监开讲院与诸生论学,他针对南京奢靡的俗尚,制定颁行丧葬之制,他筑观光观以集聚四方学士,他还在南京周围讲学,金陵新泉书院,江浦新江书院,扬州甘泉行窝,安徽九华山中华馆谷,婺源福山精舍都曾活跃着他的身影.由于求学人数徒增,以致要采用弟子间辗转相授的形式进行讲学.致仕之后,无官一身轻的湛若水,更是专注于这一事业当中.75岁的湛若水结束宦途生活,从南京出发,沿东南山水一路游览讲学回到广州.回广州后,他在府第附近建“天关书院”讲学,天关原名铜关,因湛若水曾任吏部尚书,俗称“大官”,故人称天关为“天官里”.从此,湛若水专心于教育,到90岁的时候,他每次讲学之前,都让人抬着自己的棺材.
 
天关三皓被称为盛事
 
     在广州天关书院讲学时,湛若水已经70多岁了,而他的学生中有不少比他还年老的人,有一个老人,以77岁高龄好学不倦,因敬仰湛若水的道德文章而拜湛若水为师,湛若水深为他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尊称他为藤川丈人,并赠送一根用南岳四方竹制作的拐杖给他.三年后,湛若水的弟子中又多了两个八旬老翁,一个是82岁的黎养真,一个是81岁的黄慎斋,他们俩也都是年逾古稀的学生,三位老人被称为“天关三皓”.此事在广州学界一时被称为盛事.
 
对几位布衣老人谦让有加
 
    不久,湛若水的天关书院来了一位年龄更大的老者,人们以为是来访的尊长,以礼相待,老人自称姓简,102岁,因慕湛若水之名,前来执弟子之礼.湛若水赶紧出来相见,老人一见湛若水即下拜,湛若水扶起老人,以贵宾之礼待之.湛若水对几位布衣老人谦让有加,一时被传为佳话.后来一个画师有感于湛氏师生之间的情谊,就以湛若水和几个年逾古稀的学生切磋学问,师生同乐的情景画了一幅画,此事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段趣闻.
 
湛若水创办书院50多所
 
     综观湛若水这一生,创办书院50多所,有学生近4000人,俸余之资,皆以置馆田赡养四方学子.南京,江苏,安徽,湖南,福建等地多所书院受其捐助.讲学之迹,亦遍于江南各地,曾7次登南岳衡山设白沙书院会讲.在广州的白云,天关,小禺,上塘等,增城的甘泉,独岗,莲洞,明诚等,龙门的龙潭,西樵的大科,云谷,天阶,罗浮的朱明,青霞,天华,曲江的帽峰,英德的清溪,灵泉都有书院.
 
(全文完)
123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