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罗浮山怪石嶙峋 与传说中的昆仑县圃层城无异 故分番禺县为二 另设"增城县”

20-7-4 03:1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076| 评论: 0|原作者: 皇极经世

摘要: 屈原《天问》有名句说:昆仑县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增城”二字,乃是厘清中华文化起源问题的大关窍。炎黄子孙不应该再视昆仑、悬圃、层城为神话语言了,现在到认清三皇五帝时代真面目的时候了!请听笔 ...
屈原《天问》有名句说:昆仑县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增城”二字,乃是厘清中华文化起源问题的大关窍。炎黄子孙不应该再视昆仑、悬圃、层城为神话语言了,现在到认清三皇五帝时代真面目的时候了!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1、写作“层城”的史料记载:《淮南子》:“昆仑山上有层城九重,上有木禾,其条五寻。”《太平御览》引《罗浮山记》说:“罗,罗山也,浮,浮山也,二山合体,谓之罗浮。在层城、博罗二县之境,有罗水南流注于海。” “层城”就是今之增城,上文是说罗浮山在增城和博罗两县境内。“层”之繁体为“層”, 读céng音,意谓重叠、重复。《太平御览》引《五岳图》云:“罗浮山,山洞周五百里,《真诰》呼为层城。”

2、写作“曾城”的史料记载:《淮南子》:“曾城九重,有珠树在其西。又曰:禹填鸿水以为山,堙昆仑以为土。中立曾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上有木禾。珠树、玉树、不死树、沙棠、琅、绛树,并在曾城,玉璜在西北隅。”《后汉书张衡传思玄赋》:“登阆风之曾城兮,构不死而为床。”《穆天子传》:“升昆仑之墟,以观黄帝之宫,具斋戒以祀,登舂山,即玄圃也。昆仑之山,地方二千里,有曾城九重,是谓阆风玄圃。”

南朝(宋)沈怀远《南越志》:“曾城县多鵔鸃(jùn yì),鵔鸃,山鸡也。利距,善斗。光色鲜明,五色炫耀。”《汉书·佞幸传序》:“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鵔鸃,贝带。”颜师古注:“以鵔鸃羽毛饰冠,海贝饰带。鵔鸃,即鷩鸟也。”汉代,这种装饰为皇帝亲近的大臣所有,用以彰显地位显赫。南朝(梁)竺法真《登罗浮山疏》曰:“旃(zhan)檀,出外国。元嘉末,曾城有人于山见一大树,员荫数亩,三丈馀围,辛芳酷烈。其间枯条数尺,援而刃之,乃白旃檀。”白旃檀即是白檀香。

唐朝志书《续南越志》云:“天后(笔者注:指武则天)朝,曾城县有何氏女服云母粉,得道於罗浮山,山因所出以名之。”汉代长安宫殿中,有临华殿、神仙殿、高门殿、朱鸟殿、曾城殿、宣室殿等,“曾城”名列其中。在上述史料中,汉代宫殿名称,昆仑神话地名和古时增城县名更多地写作“曾城”。

3、写作“增城”的史料记载:《淮南子》曰:“昆仑增城九重,琅树在其东。”裴渊《广州记》曰:“增城县有云母,向日出,照之晃曜。”宋《太平御览》引《太清真人内传》及《名山记》曰:罗浮山,洞周五百里,在会稽南,行三十里,其山绝高,葛洪解化处。《真诰》谓之增城山。竺法真《登罗浮山疏》曰:增城县有石沟,深广三丈,有两瀑布皆同注此沟。相传云是仙人流杯池水。

根据以上史料可以推断,“增城”一词,最初写作“层城”,以后又演化为“曾城”,最后变为“增城”。同一时代或同一史籍,二种或三种写法都会有。比如竺法真《登罗浮山疏》中就有“曾城”、“增城”两种写法,极有可能是后世人误写造成的。《康熙字典》解释“层”字:“又《增韵》级也,古通作曾。《史记·司马相如传》:‘坌(ben)入曾宮之嵳峩。’”

《康熙字典》解释“曾”字:“又与层通。《后汉·张衡传》:‘登阆风之曾城兮。’《文选》作层城。……又与增同。《孟子》:‘曾益其所不能。’孙奭《音义》:‘曾当读作增。’……孙奕《示儿编》:‘曾字除人姓及曾孙外,今学者皆作层字音读。’”《康熙字典》解释“增”字:“又与层通。增城汉宮。见前城字注。《扬雄·甘泉赋》:‘增宮參差。’又与‘曾’通。"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