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吃喝玩乐 查看内容

增城市派潭镇腊田布村的七进熊氏大祠堂

11-11-30 09:2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549| 评论: 0|来自: 资讯时报

摘要: 广州的祠堂一般都是三进的,但位于增城市派潭镇腊田布村、有600多年历史的熊氏大祠堂却是七进,即整个大祠堂的东西方向上连续排列有7间祠堂。专家介绍,该祠堂目前是广州地区所发现祠堂中最为罕见、也是惟一七进的大 ...
广州的祠堂一般都是三进的,但位于增城市派潭镇腊田布村、有600多年历史的熊氏大祠堂却是七进,即整个大祠堂的东西方向上连续排列有7间祠堂。专家介绍,该祠堂目前是广州地区所发现祠堂中最为罕见、也是惟一七进的大规模建筑。祠堂中有皇帝御赐牌匾、武魁木牌匾。书院中的木凋门、山牆彩绘画、灰凋色彩鲜豔,其中的人物、花鸟走兽更是栩栩如生。据悉,居住祠堂旁边民居的熊氏家族已繁衍30代,人口达8000多人左右。但现在只有200名左右的熊氏后人居住老房,舍不得离开。据了解,该祠堂已被评为广州文保单位,但一直未对外公佈。

远观祠堂佔地上万平米气势宏伟

来到增城市派潭镇腊田布村。一进村口,就可见佔地上万平方米、呈正方形的古代祠堂、民居等建筑整整齐齐地展现在眼前,气势宏伟。祠堂前面是佔地2000平方米左右呈长方形的晒衣场,晒衣场前面是呈半圆形、佔地2000多平方米池塘。熊氏祠堂外晒衣场的北方有一门楼,门楼上除写有“熊氏大祠堂”的牌匾外,门外的牆壁上还刻有“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及落款的时间和单位等字样。呈正方形的祠堂、民居后角两边,都有一棵达百年的榕树矗立在后面,犹如两个忠诚的卫士在保卫祠堂。祠堂的北边、东、南面都是一片竹林和绿油油的稻田。

祠堂门前10个旗杆夹载族人功名

进入门楼后,大约走5米,可见一直径1米左右的古井,向古井内望去,井水墨绿色,里面的井壁长满了青苔。据村中老人介绍,这口古井以前是供吃水的,但多年无人用,就变成现时的样子。祠堂外的晒衣场佔地2000多平方米,其北边竖在地上的石碑有10个,都是呈长方形,大约有150厘米高。有一个石碑上面写着“╳╳恩科进士”。据增城博物馆张小锋馆长介绍,这是居住在民居的熊家族人在清代时考中了进士或者举人,这些进士回到腊田布后,村人就以此作为纪念,并在上面昇旗庆贺,文物考古工作人员称石碑为“旗杆夹”。这些旗杆夹的旁边是多个石条搭起的2条长凳,每条长约30多米。

祠堂正门上挂咸丰皇帝御赐牌匾

熊氏祠堂正门宽约28米,三间房屋制,上面挂有祠堂牌匾。据文史记载,祠堂正门屋檐下挂有御赐牌匾。但记者昨天来看时,牌匾已被村民藏了起来,据了解是因为他们害怕有人将它偷走。随后,记者在增城博物馆见到了御赐牌匾的画像。上面右边刻写着“咸丰八年奉”,中间则刻着“旨赏戴蓝翎”大字,左边则刻“臣熊朝兴承”字样。祠堂正门两边贴有对联,熊氏族人若有新人举行婚礼,就会在此拜礼。正门中间有一木屏风所挡,走过后,有6座同祠堂正门一样的建筑贯通呈现在眼前,长约共70米。第七间为祠堂,可见里面有熊氏家族列祖列宗的灵牌。一间建筑为一进,七间共为七进。

祠堂二进只见武魁匾不见文魁匾

在第二间祠堂(二进)屋檐下正中屏风上方,悬挂着刻有“垂远堂”的牌匾。匾的上款是“嘉庆五年”,落款是“庚申仲夏“的字样。其4条石柱上还悬挂着四块刻有同治年间的汉、满两种文字的钦赐木牌匾。在垂远堂北边的山牆上,有彩绘山水会,可惜都被抹平了,据了解,这是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破坏了。但山牆上还挂有一块木匾,上面刻着“武魁”二大字。左刻着“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部御使总督两广军务……”,右刻“道光申辰恩科第十八名举人熊定安立”。村中几名80多岁的熊氏老人说起,南边的山牆原来还挂有“文魁”牌匾,但在文革期间也是被红卫兵破坏,砸扔了。

祠堂七进凋花木神龛供祖先牌位

第七间祠堂即熊氏大祠堂的第七进,是熊氏家族襬放供奉列祖列宗牌位的地方。里面装设有一个凋花木神龛,长、宽都约2米左右。其神龛两边刻有龙、马、鹿、灵芝等动植物画像。记者看到神龛两边所刻的动、植物画像由于年代过久,呈灰暗色。但动物的画像依然栩栩如生,其中一只小鹿抬起一只前蹄,头则扭头观望,形态极为逼真。对于这个凋花木神龛,增城博物馆张小锋馆长介绍,他也到广州地区的祠堂考察过,都没有见过有用凋花木神龛来供奉祖先牌位的。

祠堂书院木凋灰凋彩绘依然鲜豔

熊氏家族的书院在祠堂的最南边,书院牆外的砖凋、灰凋及山牆的彩绘画及木凋门保存的比较完好。进入书院的大门时,抬头可见牆头上是砖凋,上面所凋的是花、草等植物形象。书院的大门外的山牆上则是彩绘山水画。左边的绘画有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诗句,中间则是几名老人在下棋、儿童玩耍的图像。这些彩绘的颜色比较鲜豔,红、黑、蓝等颜色在历经几百年后依然是保持完好。进入一个门房才进入书院大门,门房中山牆上都有各式各样图桉的彩绘画。向东拐进院中后,可以看见院中的门大部分全部是木凋门,二楼也是木凋门,门上是灵芝的图像。回头观望门房圆形门上方,还可以看到白色灰凋图像,露出半个太阳,放射出光芒四射呈半圆形的光束。太阳光上面是一个花瓶,右边是一个展翅飞翔的鸽子图像。

七横七纵围成四合院

在祠堂的左右边,各有3座坐东朝西的房屋,每座都长约70米,每座的中间都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百米深巷子相隔,但房屋都与祠堂对齐,南北走向的小巷为石条铺的路,共有7条巷(7进)。整个佈局貌似北方的四合院。在每座坐东朝西房屋两边,还有东西走向的巷子,这6条巷子与南北走向的巷子纵横交错,使每座房屋之间排列得整整齐齐。而在每条南北巷的尽头还有2排房子,其北边的一排房子则坐北朝南,南边则是坐南朝北,每座都长约70米。据初步统计,东西走向与南北走向相隔间的房子是5间相连,东西走向有7小排,共有35间,民居加上祠堂大约有300多间房屋。

老人讲古熊氏繁衍8000多人

在书院采访时,有3位阿婆坐在屋外摇扇乘凉。其中两位阿婆都有80多岁。一个是从东莞嫁入熊氏家族,一个是从番禺嫁入。两位老人都说是以童养媳的身份来到熊家。据一位黄阿婆介绍,熊氏的祖先可追溯到南宋末年至元初,他们在此地开拓建房居住。在明代熊氏家族出了一名将军,于是就在腊田布建祠堂,在清代期间,也出过不少文官武将,于是不断地有人扩建家族建房。

熊氏繁衍的后人已达8000多人,但现在只有200多人在此居住。迁出外面的就有7000多人,其中一部分迁至腊田布村附近的村庄盖新房,还有不少人到海外闯天下。对于阿婆的说法,增城张馆长则认为,熊氏家族的祖先是否是将军,还无法考证。但祠堂的部分建筑是明代所建,大部分是清代所建。祠堂七进是事实,也是广州地区目前所发现的祠堂中惟一七进建筑。

安放遗体高楼已炸毁

在熊氏供奉祖先灵位祠堂的后面,还有一座高约30多米的高楼,但现在已是荡然无存。每当有人去世时,就被人抬到高楼的底层凿好的洞中安置。据村中老人介绍,是在20个世纪30年代被日军飞机丢下的砲弹所炸。一位近90岁的熊阿婆介绍,自己就是熊家的人,从小到老一直住在这裡。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日军的飞机飞过熊氏祠堂的上空时,就对着高约30多米的高楼扔下一颗砲弹将高楼炸毁,还炸坏了五六间房子,当时死了10多个人。 3385360782468923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增城区|荔城街|增江街|朱村街|永宁街|荔湖街|宁西街|新塘镇|石滩镇|中新镇|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仙村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