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吃喝玩乐 查看内容

岁月游走于增城市中新镇坑背村

12-1-7 03:1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573| 评论: 0|原作者: 温小虎

摘要: 我们在增城中新镇的街上转了三圈,最后才在坑背村的村委问到一个村民,他说那破房子有啥好看哟,向前一指,那前面停着一辆蓝卡车的地方,进去就是坑贝古村。我和儿子哑然失笑。原来我们转了三圈就是因为那地方有辆车 ...

我们在增城中新镇的街上转了三圈,最后才在坑背村的村委问到一个村民,他说那破房子有啥好看哟,向前一指,那前面停着一辆蓝卡车的地方,进去就是坑贝古村。我和儿子哑然失笑。原来我们转了三圈就是因为那地方有辆车将古村指示牌给挡住了。可谓三过其门而不得入也。不过当地的村民对此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古村这个噱头应该是有好事者所为,他们仍然过着他们所向望的现代化生活。是啊,马路两边全是现代化小洋楼依次排列着,谁还想起当年住在青砖瓦房里的青涩时光。

 



当然像我们这种对钢筋水泥丛林有审美疲劳的人,总是需要去在饱满着历史的青砖里去寻找早已经消失的纯真。历史像条河,岁月在唱着歌,说不定我的前生就在这里有过恍惚的时光,为什么我总为隐藏在青灰色古屋里的韵味动情?总是盼望着三生石那种的故事,而我前生偶遇的人会不会在这种斑驳古屋里出现?如此这些,总叫我经过古村的小巷时盼望一阵风的来临,将我的梦想也吹进历史的深巷之中。

坑背仍然看似原生态,因为人们从这儿古老的氛围中走出去了,广东多数村庄都对老屋有一种非常奇特的情节,他们会另择新宅基地修建小洋楼,但对几百年留下的老屋仍然保留着,老屋代表的是一种落叶归根的文化,这就是所谓的祖屋。在南方,祭祖这一类的活动相对于北方来说要频繁的多,人们为了不忘记自己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的艰辛历程,为了不忘记自己祖上的恩典,会牢记家谱,修建祠堂,祭祀祖先。

这就是传统的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祭祖,修祠堂,写家谱,牢记自己的根源,这类传统文化,在过去破四旧的时候,曾经被批得一无是处,孔庙也让拆了,武庙也让砸了,其他诸神的寺庙也让打个稀烂,最后连家庙祠堂也要拆除,其实这就是在忘本,想想一个人,对自己的家族都不关心,对自己的来源也不尊敬,他如何对自己的家族有认同感?对家族没有认同感何来对国的认同感?虚幻的主义来来去去折腾,能让人有凝聚力么?

国外需要宗教去凝聚人的内心,而中国是以儒道释三种文化融合一起形成的一种传统在延续着,这就是每每帝王得天下时,首先必定要做的事情就是祭祀祖先,拜访孔庙,认祖归宗是他们首先要做的事情,认同了三皇五帝才能得天下人的认可,才能使民心归顺。所以村庄最有凝聚力的建筑当数祠堂,宗庙,这是村民们祭祀祖先,在此商讨村庄大事的地方。虽然如今没有村中长者掌管村庄这一传统了,诸多事务由下派的村官们处理,不过传统的祠堂仍然成为人们认这祖归宗的一个神圣的地方。

坑背村的坑贝古村落,确切地说应该叫坑背村委毛家村,我对中国这种村中管几个村的命名方法有点犯晕。毛家村民居始有说建于明末,但村庄的历史却更为悠久,可以追溯至南宋嘉定年间,当时第一个来此落户的是一个叫毛富兴的山西人。毛富兴是翻山越岭来到岭南的毛姓家族的第五代,相传由毛氏兄弟迁入建造,村内碉楼、院落保留着明显的明清风味,估计明清时毛家人已经达到鼎盛时期,因此宋代建筑早就没有遗存。

漫步坑贝古村,游走在看上去破败不堪的古巷之中,却能领会到古村修建的匠心。坑贝古村依山面水,从外面看上去规模不大,全村占地10000平方米,水塘面积6000平方米。村庄非常典型地保留着传统风水格调,设置有半月形风水塘、胸围墙、门楼、禾坪(晒谷场)、街前路,纵向依次排列祠堂、书塾、民屋,最后是碉楼。目前保留有55栋砖木结构民居,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整整齐齐的镬耳屋一共五列,除了最后一排是一座碉楼之外,每一列有11栋,整齐划一。村中巷道皆由麻石板铺路,屋墙有完善的排水沟。

可以说坑贝古村是岭南风水建筑的完美范本。它依山傍水,前面是清澈的西福河,后依绿树葱郁的后龙山,村子本身又是“外圆内方”。“圆”的是村前半月形的消火塘,“方”的是池塘背后四平八稳的村落格局。圆代表天,方正则代表地,人居住在中间,就是天、地、人三才具备。上接天气,下接地气,中间聚合人气,颇合堪舆之意。这样的布局,对于村落的管理十分有利。广东的古村落多数是“梳式布局”,只有纵巷,没有横街。坑背村却是个例外。这里的五十四栋房屋,像是整齐列队的卫兵,是“棋盘式布局”。在当时土匪时常出没、治安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只要把村口的门户关闭,整个村落每个房子之间,就可以借助纵横的巷道自由交通,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这充分表现了家族式村庄的统一规划的格局。

有介绍说坑背之名是附近有金坑河产有贝而得名,其实乃误解,坑在粤地潮汕、客家和粤语方言中皆有山沟的意思,坑背正解应为山沟背面,而非贝,至于后来怎么变成贝就不太清楚了。中国人比较喜欢用方位来命名地名,中国古代把山之南或水之北称为“阳”,反之,山之北或水之南称为“阴”。许多带“阴”字或“阳”字的地名,就是根据这种习惯命名的。如,陕西的华阴,在华山之北;江苏的江阴,在长江之南;湖南的衡阳,在衡山之南;河南的洛阳,在洛河之北等等。广东有很多以坑命名的地方,但命名方法就有类似,广州就有坑口、坑尾也是点明方位的,过去坑贝村一直也写为坑背村,就是点明了山沟背面。

3399218951111186 -->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增城区|荔城街|增江街|朱村街|永宁街|荔湖街|宁西街|新塘镇|石滩镇|中新镇|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仙村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