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前,增城县、都(镇)、村都有对八景的评选和研究,有的村八景早在宋朝已载入族谱。增城县八景,订在明朝永乐年间;永乐以后,县、都、村都评选八景。据古籍记载,解放前增城县八景评选了三次。增城十二都,均曾评选了八景。 村八景多见于“名乡望族”,大概是村中文人多,有人中了举人,当上了知县,男丁在一千人以上的村庄,都称为“名乡望族”,十有八九评上了村八景,载入族谱,作为一种村文化记载,流传下来。旧时代的村八景,多数是富人参与经营,建些亭台,栽上古树,作为村中文人、老人休闲憩息之地,很受百姓欢迎。在十年动乱中,八景被当作“封、资、修”,极左人士焚烧族谱、摧毁古迹文物,有幸存留的,不上百分之十。 市(县)八景 明朝永乐间《增城县志》记载的县八景是:“云母丹邱”、“流杯曲水”、“仙井灵源”、“凤台凉月”、‘仙鱼春浪”、“龟峰秋色”、“南山钓台”、“驿江晚渡”。 明朝崇祯辛巳年《增城县志》记载的县八景有:“龟峰秋色”、“鹤岭松涛”、“凤台凉月”、“燕石翔云”、“罗浮翠黛”、“云母丹邱”、“夹江耸塔”、“曲水流怀”。 清朝嘉庆庚辰年《增城县志》载县八景有:“龟峰秋色”、“鹤岭书声”、“凤台凉月”、“增江晚渡”、“南山钓台”、“流杯曲水”、“白水丹岳”、“鲤桥春浪”。 增城新八景评选始末 自1991年6月底“增城新八景评委会”成立以来,共推荐出51个景点。综合各方的建议,初步评选出候选景点10个。最后,评委会确定以下8个,并经县政府审定、公告。现介绍如下: 第一景 西园挂绿 西园挂绿在荔城挂绿路2号的挂绿园中。挂绿是荔枝中的珍品,据清代陈鼎1780年著《荔枝谱》一书载:“其品质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屈大均更赞其名贵曰:“挂绿最珍,出乎其族,通体茜红,微拖片绿。脆似沙梨,芬如金粟。生只数枝,采不盈掬。优钵昙花,非世所瞩。”诗人李凤修又赞:“南州荔枝无处无,增城挂绿贵如珠,兼金欲购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盘盂。” 挂绿传说很多,其中一说是何仙姑升仙后,回到西园荔枝树下绣花,不觉把绣花线挂在树上飘然而去。此后,这棵荔枝所结之果,便绕上一条绿线,故名挂绿。由于西园挂绿远近闻名,历代骚人墨客吟咏甚多,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历代荔枝诗词选》一书中,就选有咏挂绿的诗词十多首。近年在西园建酒家并新建了一批亭、台、楼、阁,配上旧西园“绿香亭”,花圃水谢,曲径回廊,景色幽雅,吸引不少游人。 第二景 凤台揽胜 凤台在荔城镇前进路西侧,其景点和游乐设施有:何仙姑井、万寿寺、凤凰亭、博物馆、青少年宫、图书馆、电视大学、凤凰山公园等。凤凰山(古名春冈),传说有凤凰飞落春冈而得名。南宋理宗二年(1225年)理宗御笔赐“菊坡”二字给右丞相崔与之(增城人),后人在此建菊坡亭以作纪念。 从此,“凤台凉月”被选为增城旧八景之一,历代有不少名人雅士在此咏诗游览,留下许多佳作。如明朝解元胡庭兰诗云:“凤台可不见,丞相菊坡秋。谁为菊坡饮,更作凤凰游。云尽回天碧,山空孤月浮。我怀千古意,东望水悠悠。”又有邑人郑质夫诗云:“练江潇洒净环城,凤去台空月自明。归客满身花竹影,恍疑人世是蓬瀛。”现在何仙姑井、凤凰亭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寺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