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荔乡人民的千年书缘 增城的阅读崛起路

13-5-10 03:0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229| 评论: 0

摘要: 1024x768 第18个“世界读书日”过去不久,有媒体对读者进行读书习惯调查,结果表明有近两成人习惯在网上看电子书或刷微博、看网帖,近七成受访者表示习惯看纸质图书。增城建于东汉建安六年,才俊辈出,文化璀璨,自 ...


农家书屋香飘四方

 

古色古香的农家书屋内,书墨飘香,村民洗脚上田后,在这里寻找最新的农业技术书籍,甚至可以上网冲浪。现在农村群众读书看报越来越方便了,读到一些技术知识,还可以直接应用到生产中。记者走访新塘上邵村时,一位村民如是说。在增城,并非只有城里人在读书。尤其是近几年,增城将农村(社区)文化室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

 

自2007年年始,增城市开始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增城市文化室总面积达59651平方米,总藏书达568025册。目前,增城市共有320个文化室,平均每个农家书屋藏书不少于1600册,报刊不少于20种,音像制品不少于10种,电脑不少于2台,有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器材。记者走访了解到,增城市城乡的文化室均开展图书借阅、开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服务,此举意味着村民除了能够阅读到传统刊物,还能接触到电子读物。

 

农家书屋的建设,引导农民读好书用好书,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不断满足农村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总体而言,农家书屋就是专门为农民建立的书屋。市文体旅游局社文科副科长魏伟军接受采访时说,通过建设农家书屋,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农村的公共图书服务、出版物发行和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农家书屋大大丰富了村民的阅读资源,对提升村民文化素质有着积极作用。

 

增城人不可不知的三位读书人

 

1.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晚年号菊坡,广东省增城市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南宋著名的治国能臣、政治家、军事家。生活在偏安半壁河山的南宋时期,崔与之选择了一条为国为民的人生道路。崔与之家境清贫,但少年有大志,立志救国济民。他刻苦读书,钻研经史。不过命运似乎有些与他作对,青年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他都没有中榜。

 

直到三十二岁时,由于得到增江书友林仲介等人的慷慨资助,崔与之求学太学。离家前,他向亲友表示,决心三年学成。三年后,崔与之学得满腹经纶,果然高中一甲进士,成为岭南由太学考上进士的第一人,从此步入仕途。其后历任地方的司法官员、知县、户部员外郎。由于任内政声甚佳,于嘉定七年(1214)被朝廷破格提升为直宝谟阁,代理扬州军政,以全权筹划抗击金国军队南侵的地方防务。

 

在他的主持下,军民一心共同对敌,令金兵不敢入侵扬州。后又升任为四川制置使、广东经略安抚使。其时,广东发生兵变,叛军围困广州攻城,崔与之上城墙安抚乱兵,哗变的军士服其恩威而纷纷下跪弃械,兵变其后即告平定。嘉熙元年(1237)二月,被任为右丞相,但因其一再坚辞而未到任。

 

崔与之谢绝政事之后,安居广州。老来居家,左右只有书籍相伴,家里连亭园台榭都没有增建。一生所得俸禄,除自用外,其余都用来接济亲友。退休以后,朝廷发给的退休金,则一概辞谢不受。崔与之开岭南宋词之始。他的词章造诣颇高,被认为是开岭南宋词之始,所治儒学的菊坡学派亦被认定是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术流派。有诗文集,词存二首。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这样赞誉崔与之:盛德清风,跨映一代。

 

2.湛若水(14661560),初名露,字民泽,后避祖讳,改名雨,40岁后定名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人。湛若水是明代理学家、教育家。其为官多年,历任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少师事陈献章,后与王守仁同时讲学,各立门户。他的心学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深刻地影响了王阳明的学说,与之并重一时。

 

湛若水一生著作等身,学术界整理出的有约四百万字。王阳明对湛若水的评价是:守仁立世三十年,未见此人。湛若水非常重视书院,所到之处,必修书院,并解囊为书院设立赡田义田,以馆谷资助贫困学生,赡养四方学子。他不但修葺了白花书院,还在筹建沙贝甘泉书院、罗浮山朱明书院和扩建西樵山大科书院的同时,在峨眉山莲花洞里兴建莲洞书院。史书记载:湛若水为了建筑莲洞书院和设立莲洞书院的赡田,几乎花费了近20年俸禄的积蓄。

 

莲洞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特别是扶贫助学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湛若水95岁去世时,其创建的学院已经超过了50所,门下弟子有4000多人。湛若水不仅在国内引起重视,在国际上也引起极大关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对其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日本全国汉字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日本国士馆大学教授志贺一朗。他年青时专门研究王阳明,在研究中发现湛若水比王阳明更有成就,便用一生精力,致力研究湛若水及其学说。

 

3.胡庭兰,字伯贤,明正德二年(1507)生。增城胡屋(今荔城街)人。他文才横溢,嘉靖二十二年(1543)应乡试第一,却因其策论中语涉讥讽朝政,被御史罢去举人资格。胡庭兰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乡试中仍中解元。翌年中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因办事能干,不久擢专管扬州税务。因为官清廉提升为署陕西司郎中。胡庭兰坚决杜绝钻营。嘉靖三十八年(1559)倭寇猖獗,侵我沿海,胡庭兰奉命守福州城东门,设妙计为福州城解围。

 

之后,胡庭兰巡视至莆田,不料倭寇突然而至,胡庭兰设计召募精兵,据险而守,伺机袭击敌军,斩数十人。又率水师追击逃遁之敌,大战峰头澳,歼灭入侵之倭寇,时称奇功。后因朝议所低,辞官回里,在增城凤凰台凤台书院讲学。胡庭兰为官清廉,任职二十余年,不染指俸外一文钱。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能将理学大师王守仁、湛若水之意旨合而一之,著有《诗易讲意》、《桐江子集》。晚年倡建城南雁塔,增城八景中的凤台凉月夹江耸塔便是因此而来。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