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是一名标准的90后,出生于1994年的他长了一张娃娃脸,脸上时常挂着无忧无虑的笑。身为石牌街交通协管员的一员,洪亮的身份又有些许特别:他是增城市正果镇和平村的村民,2014年12月,作为石牌街尝试的新型帮扶方式的一种,他和同村的10名同伴一起,应聘来了石牌,并根据街道的实际工作需要,分别走上了交通协管员、城管协管员、居委会工作人员等岗位。 结缘石牌:“我也想出一份力” 时间悄然流逝了4个月,从之前的事事请示家人,到如今几乎可以自己独立做主、解决问题,洪亮的身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洪亮初中毕业就没念书了,一直在家里帮忙。走出和平村,走进天河区,结缘石牌,还得从2014年的11月说起。原来,和平村是石牌街对口帮扶的对象,除了在农业种植、农产品出路等多方面着手,街道又尝试了一种新的帮扶模式:提供就业岗位,招聘村民来石牌工作。 2014年11月,街道来到和平村,公布了招聘事宜。招聘的岗位为街道各线口所需要的职位,年龄不限。洪亮报了名。为何选择来到石牌而不是出去打工?洪亮说,因为石牌给了和平村实实在在的帮扶,“如果石牌需要我们,我也想出一份力,做一些贡献”。抱着这样朴素的想法,他和入选的同伴一共11人,在2014年的12月正式来到石牌街,走上了工作岗位。 初次上岗:“广州人咋那么忙” 洪亮的岗位是交通协管员,负责在石牌街的5个路口轮值。上岗前,洪亮接受了专门培训,包括姿势、礼仪、安全常识等。正式上岗后,周一到周五,他每天工作两个时段,虽然也遭遇有时车辆、行人不听劝阻、乱穿马路等现象,但工作还是很顺利地走了下来。洪亮说,来广州工作后,他感受最深刻的是,“为什么广州人都那么忙忙碌碌?我们在家里,生活节奏都很慢。” 洪亮说,虽然广州人生地不熟,但有街道的关怀和照顾,他们感觉一点也不孤单。街道每半个月会召集这帮年轻人开会座谈,谈工作感受,听意见,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向街道提出来寻求帮助。逢年过节,遇寒流天气,街道还上门送新棉被,发节日补贴,这让年轻人们觉得特别温暖。 变化大了:更独立,怀期待 同来的11人来石牌后,选择抱团生活,11个人共同租房子,吃、住都在一起。对这批人,街道给予了特别关注,不但每人每月发工资,更有1000元/人的租房、住房补贴。在街道的帮助下,11人在百脑汇附近租下三房一厅,大家排期煮饭,一群人相处融洽。4个月过去了,洪亮说,感觉自己独立了,能干、会干的多了,对人也更有礼貌了。以前,他在家从不洗衣、做饭,现在这些都自己干,做的菜还味道不错。以前,一遇到什么事,不管大小,第一反应是求助家人。现在,他几乎都可以独自面对,尽量自己解决。 洪亮希望,将来有更多机会,多走走广州的大街小巷,看看广州的风土人情。他计划节假日参加一些培训班,多给自己充电。工作上,希望接下来能去居委会工作,尽量多点不同的工作体验。洪亮还希望,通过这个岗位,了解居民们对农家菜直供的需求程度,“我们家自己就有菜,如果可以,不经过中间环节,将蔬菜从田间直供给居民,又新鲜又便宜,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