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增城教师的心声:点燃特殊儿童的生命之光 希望教育平等落实到大山深处

15-9-17 21:4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407|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201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31个教师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来临之际,让我们关注教师这个群体,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增城历来将教育发展摆在优先位置,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的关键,自然成了发展教育“优先中的优先”。在 ...



◆退休教师张铁坚:一生从教最大的幸福感来源于学生

“一个老师心里装着学生就等于装着幸福。”这是增城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张铁坚从教以来一直恪守的信念。2015年9月,张铁坚正式退休,结束30多年的教书生涯。从1984年执教至今,张铁坚先在新塘中学任教五年,1988年调到增城中学工作至退休。31年来,他有21年是教高三,最长的一次是连续7届教高三。

期间,他共培育学生3000多人,学生毕业后分布在各行各业,其中,有3名学生分别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后,这让张铁坚颇感自豪。无论是分布在全国各地,还是飘洋过海去深造的学生,在节假日都纷纷向张铁坚送上祝福,部分学生还经常跟张铁坚互动。“2006届的周林桐目前在麻省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后,每次在学习研究方面有新的计划,他都会发信息告诉我一声,让我知道他的最新动态,每条信息我都保存着。”张铁坚说。

2015年9月,张铁坚正式退休。事实上,2014年他就已经退居二线,作为顾问协助分管副校长开展工作。因此,2014届高中毕业生成为张铁坚教书生涯的“关门弟子”。“送走2014届学生的时候,真的很不习惯,心里突然空荡荡的。”张铁坚说,退休后,他已经不从事教学了,现在每次走回课室,看到黑板都觉得非常熟悉,当初教学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回顾从教一生,这看似漫漫长路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走完。1972年,张铁坚上高二,第一次接触英语,从而对英语充满兴趣。再加上出生在一个教师之家,自小受到教师家庭的文化熏陶和影响,因此,他在那时就立志一生从事英语教育。1984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当上英语老师。

回忆起上课初体验,张铁坚说,“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既紧张又兴奋,课前反复练习了十几次要讲的内容才敢上台。”此后,张铁坚在教学路上越来越驾轻就熟,他把教书育人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在教书生涯中,张铁坚先后被评为“增城市十佳班主任”、“广州市优秀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各种荣誉称号。

但他认为,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感并不来源于荣誉称号,而是来源于学生。“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每天去想着荣誉,可是与学生的互动却是真真实实的。”所以,即使退休了,他的心里仍然牵挂着学生。2015年暑假正好是2014届学生大学的第一个暑假,趁学生来家里拜访之际,他仍不忘给学生们“上课”。

“大学的美好假期不要宅在家里,要走出社会,接触新鲜事物。”张铁坚说,学生刚上大学,角色定位还不准确,常常停留在高中的学习思维,需要过来人给他们提点建议。即使是退休,张铁坚也是退而不休。他说,其实能把好的东西分享给老师、学校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很多东西,不把它分享,很容易浪费。

9月开学两个星期以来,张铁坚已奔波于基层学校开展了4次教学讲座培训。此外,他还开设博客,专门写有关教育方面的所思所想,着力把自己的博客打造成一堂幕后公开课。“退休后做这些事一方面是让自己找回上课的感觉,另一方面是希望学生、老师能从我的经验中得到收获,将学习、教书变成幸福的事情。”张铁坚说。


◆支教老师钟秀琼:希望教育平等落实到大山深处

2015年7月,富鹏小学教师钟秀琼结束了在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第二小学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回到增城,回到富鹏小学任教。一年的支教让钟秀琼感触良多,她看到了山区孩子的朴实,看到了山区教育的窘困,看到了山区孩子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回来之后我觉得自己特别幸福,我很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工作。”钟秀琼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 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水龙村的张武章和姚小慧
  • 不只是牛仔服装名镇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