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镇群星村的伍焕林(1924-2004),194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任职从军事干事、政治指导员、镇长到县委常委、副县长,县政协主席职。为人厚道,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关心干部职工,爱护人才。退休后,获知部分退休技术人员生活困难,一方面自己解囊相助,一方面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为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深受群众爱戴。 ●新塘镇西洲村的徐安国(生卒不详),原籍江西。南宋乾道六年(1170)荐举为广东茶盐提举。庆元三年(1197)夏遣人捕贩私盐者于大奚山(今香港大屿岛),引致岛民反抗。广州知州钱之望遣兵入大奚山,尽杀岛民。朝廷诏罢安国。安国初居增城塔冈,后移居西洲村,成西洲村徐姓始之祖。 ●新塘镇白江村的叶野舟(生卒不详),宋末乡儒。博学穷经,不求闻达。谢辞被荐为学官,一生以著述自娱,地方上的人尊他为宿儒。著述《四书阙疑》。 ●新塘镇乌石村的戴冠(生卒不详),明代反腐清官。河南信阳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任户部主事,上疏武宗帝,痛陈官场腐败,建议反腐昌廉,被贬增城鸟石驿丞14年。在任其间,修驿馆,传文化,重民生。世宗登位复官,官至山东提学副使。 ●新塘镇白江村的刘文裔(生卒不详),嘉靖年间贡生。明江西抚州府训导。好学博览,自经史诸子,品行受人敬仰,改任云南仪宁王府教授赴任途中,染病而逝。 ●新塘镇石下村的刘维嵩,(生卒不详),明代贤臣。少丧父母,由祖母黎氏抚养成人。嘉靖戊午(1558)年中举人,隆庆戊辰(1568)中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后因祖母年高,上疏请求回家奉养祖母。被誉为“孝之楷模”。 ●新塘镇西洲村的陈堂(生卒不详),隆庆戊辰(1568)进士,授浙江严州府推官,拜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万历丁丑年(1577)上疏激浊扬清,被贬为四川参议。不久以父病危归里,居家奉母,其间九次谢辞重新起用。母终后起用广西签事,次年升光禄寺少卿。著有《朱明洞稿》、《湘南稿》、《皇华稿》、《南归稿》、《边河四疏》。 ●新塘镇西洲村的陈经翰(生卒不详),明代儒将。因考试不利而发奋,旁览阴符,练法学武游长安,被馆阁臣卿收用从军立功,授狼牙总镇。后迁任潮州平倭寇,时值洪水,发动民众筑堤浚流,保境安民,深受百姓爱戴。 ●新塘镇塘美村的刘嘉彦(生卒不详),清代学官。康熙十四年(1675)以广州府学生员身份考入太学,任潮州府程乡学训导,接着兼任镇平、平远二县学府。此时多兵乱,学舍多焚毁,嘉彦亲督修理,使学生就读有馆。退休后乐施乡邻,扶贫助学。著有《梅埜集》。 ●新塘镇西洲村的钟文英(生卒不详),康熙三十五年(1696)举人,任浙江龙泉知县。到任以勤农为首务,鼓励开垦,捐金助农,以德化民。后调任河北井陉,官升中书,一直勤于任事,耿直清廉,受内阁臣宦敬重。著有<闽越游诗》、《军燕堂诗》、《草晦叟诗集》、《井陉集》。 ●新塘镇新街村的陈邵氏(生卒不详),陈容秋之妻。容秋在外经商,邵氏富而俭朴,持家井然。丈夫辞世后,严教子孙,使其名成业就。子熙泰中举;孙念典进士。因教子有成,被清廷赠封“一品夫人”。 ●新塘镇新街村的陈容达(生卒不详),爱乡华侨。清道光元年(1821)起往美洲经商,盈利丰厚,历年积累,遂成巨富。在他带动下,新塘人陆续出洋。暮年挟资归里,设铺于新塘墟,热心家乡公益事业。 ●新塘镇新街村的陈晃(生卒不详),爱乡华侨。清道光中年与族兄陈容秋在香港经商。接着不避艰险,亲历南北美洲、澳洲各地贸易,积累过百万。乡中人亦先后追随其前往。在家乡乐善好施。 ●新塘镇新街村的陈念典(生卒不详),自幼受祖父陈容秋,父亲陈熙泰影响,出身富家却勤奋读书。光绪壬寅(1902)中举,官签礼部光禄司行走。推举新式教育,捐数千金创立通邑官立学堂,受圣旨赏“急公兴学”牌坊。辛亥革命后居香港,与赖际熙、湛溎芬三人为同修宣统《增城县志》。 ●新塘镇水南村的谢慎修(1868-1926),民国律师。清光绪癸卯(1903)中举。辛亥革命后,曾在广州《西南日报》任编辑。因龙济光盘踞广东时,参与孙中山派邓铿回粤组织的“反袁讨龙”活动被捕入狱。后由赖际熙出面保释。出狱后,在广州当律师。 版权声明:“增城视窗”(520zc_com)是广州增城最大的本地门户平台,本地特色明显且资讯丰富及时。微博和微信认证号:增城视窗;客服qq:945753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