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广州市增城区的历史沿袭和1993年至2007年经历的大事简单回顾

17-8-5 16:4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720| 评论: 0|来自: 增城县志

摘要: 众所周知,广州市增城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但是,到底增城历史有多悠久呢?很多增城人都未必能够说出来。从古至今,多少风风雨雨,增城一步一步都走过来了。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增城整装待发,一起奔赴一个更好的 ...
众所周知,广州市增城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但是,到底增城历史有多悠久呢?很多增城人都未必能够说出来。从古至今,多少风风雨雨,增城一步一步都走过来了。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增城整装待发,一起奔赴一个更好的未来!


增城的历史沿袭

距今4000多年前,在增城县石滩三江地区内的金兰寺村有新石器时代居民点。上古时代,据《禹贡》记载,上古时代全国分为九州,增城地区属扬州。春秋时,增城属百越地。战国时,增城境内成扬越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设南海郡,增城属南海郡番禺县。

两汉时期的前汉,增城属南海郡番禺县,后汉始设增城县。据明清两代《增城县志》载:“后汉建安六年(201),析番禺地置增城县。”自乾隆时起,多部县志按语均说:“《后汉书·郡国志》曰:‘明帝置郡一,章帝置郡二,和帝置郡三,安帝又命属国比领郡者六,又所省县渐复分置。至于孝顺,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并不言建安立县之事。

《宋书·州郡志》亦只言:‘增城县,前汉无,后汉有’。与《文献通考》同。旧志俱言县始于建安六年,不知何据?俟再考。”本届修志对此问题进行考证,根据“前汉无,后汉有”,《后汉书·郡国志》户口断限于永和五年(140),当时南海郡辖七县,已有增城县在内,参与研讨的历史、地理专家认为:增城建县最迟为后汉永和五年。

晋及南朝宋、齐时,增城属广州南海郡。宋元嘉中析增城绥福河流域及以西地区置绥宁县,梁代又复并入增城县。梁、陈两代,移东官郡治于增城。隋开皇九年(589),撤郡改州,增城属广州。仁寿元年(601)广州改为番州,增城属番州。大业三年(607)改番州为南海郡,隶扬州。增城属南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改郡为州,增城属广州。天宝元年(742)广州复改为南海郡,增城属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南海郡复改为广州,增城属广州。南汉时,广州改称兴王府,增城属之。北宋开宝四年(971),平南汉,恢复广州,增城属广州。开宝五年东莞县并入增城县,次年回复东莞县建制(见《宋史·地理志》、《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

南宋祥兴元年(1278),广州改称翔龙府,增城属之。元至元十五年(1278),增城属广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广州路改为广州府,增城属广州府。清代增城仍属广州府。民国元年(1912),裁府,增城属粤海道,后直属广东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增城属东江专区,1954年划入粤中区,1956年改属惠阳专区;

1958年与龙门县合并,仍称增城县,先后属广州市、佛山专区,1961年又与龙门分开,属惠阳专区(后改称惠阳地区),1975年划归广州市管辖。1993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增城县,设立增城市,由广州市代管。2002年,增城市辖沙庄1个街道和荔城正果、三江、石滩、仙村、沙埔、新塘、永和、宁西朱村、镇龙、中新福和派潭小楼15个镇。

2004年2月19日,增城市调整行政区划,全区划为3个街、6个镇(即将荔城镇划分为荔城街和增江街,朱村镇改为朱村街,永和、沙埔、宁西、仙村镇并入新塘镇,福和、镇龙两镇划入中新镇,三江、沙庄两镇街并入石滩镇)。2005年4月,将中新镇内原镇龙镇全境及新塘镇内原永和镇境内的贤江、禾丰、新庄、永岗4个行政村划入广州市萝岗区(今黄埔区)。

2012年6月,原并入新塘镇的永和、宁西分离出来成立了永宁街道,仙村也分离出来重新成立仙村镇。2013年,调整行政区划,下辖4个街道和7个镇:4街道:荔城街道、增江街道、朱村街道、永宁街道;7镇:中新镇、石滩镇、新塘镇、小楼镇、派潭镇、正果镇、仙村镇。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同意撤销县级增城市,设立广州市增城区,以原增城市的行政区域为增城区的行政区域,增城区人民政府驻荔城街道惠民路1号。2015年5月29日下午,增城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