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增城金志剩文》:追忆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增城首个考上北京大学的陈金志

22-2-6 05:5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767| 评论: 0|原作者: 巫国明

摘要: 2013年8月29日,收到北大学子、长辈陈金志老先生托人送来的《增城金志剩文》一书,书中还夹有一纸写于8月23日的亲笔信,信中谦称“送上小书一本”,祈我“批评指正”而序之。面对如此低调、谦逊的长辈,面对凝聚着老 ...
2013年8月29日,收到北大学子、长辈陈金志老先生托人送来的《增城金志剩文》一书,书中还夹有一纸写于8月23日的亲笔信,信中谦称“送上小书一本”,祈我“批评指正”而序之。面对如此低调、谦逊的长辈,面对凝聚着老先生大半生心血的诗文,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情,令我不敢不提笔遵命。

我寄居的增城区荔城街岭秀苑,对面就是增城中学新校区。大约一个月前,校区大门上,悬挂出一条巨型而醒目的红色横额,横额上大书着“热烈祝贺我校马嘉健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等字眼。在多少人看来,考入北大,如同中举;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无疑就是当地的文科状元,可冠以“文魁”二字了。然而大概很少人知道,上一个在马嘉健同学之前考入北京大学的是何年何许人也。如果你也在不知之列,那就让我告诉你吧,他正是陈金志先生。

那是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第10个年头,距今已整整54年了。也就是说,北大这根接力棒,在增城,传递了整整54年,才从陈金志先生手中,交到马嘉健同学手里。54年,既漫长,却又弹指一挥间。交棒人和接棒人,都是值得全增城为之骄傲的——牛人!与金志先生认识,缘于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我是个刚出中学校门不久的文学青年,而金志先生则已贵为正果镇党委书记。

那一年,县文化馆举办了第一期文学讲习班,我们一众10来个学员作者跟着丁枫、华棠、陆笙三位文学老师到正果采风,受到金志书记盛情接待。他在饭堂宴请我们,席间还不时举杯,敬我们以醇香的“土炮”——正果米酒。后来还派出镇里最金贵的一辆日本旧面包车,送我们去畲族村采风。好一个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而不端架子、不拿腔子、斯文有嘉的领导。他的平易随和与对文学事业的支持、关爱,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996年夏,已是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的金志先生,组织了丁枫、陈裕荣、陆笙、伍深明、李思平等一行共8人,前往江西南昌市、庐山等地参观学习。刚从深圳回来重返文化馆工作的我也位列其中,随队前往。一路上,金志、丁枫、裕荣三位老先生话题不断,时而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而臧否某位历史人物,偶尔也会因为观点不同、看法各异而争辩不休,甚至闹个面红耳赤,那种一丝不苟的较真劲,令我这个晚辈很受教育。

在庐山某个景点等发车时,因车上人数未够而使我们困坐在车上苦等了半天,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位女同胞,五十出头的样子,着装打扮老土,我们都以为她是北方人,听不懂我们所说的粤语,因而七嘴八舌毫无避忌地议论起来,金志先生道:“看来这个北方婆娘……”,话声未落,这位女同胞突然开腔用粤语与我们搭起讪来,问我们来自何地,我们当场愣在车上,尴尬不已;

金志先生反应过来,随即若无其事地一板一眼道:“这个婆娘不是人,而是九天下凡尘……”引得我们捧腹大笑不已。当得知我们来自增城时,“婆娘”高兴地说:都是我们广东老乡!原来她来自新会,也是文联的干部,来庐山旅游。这段有趣的小插曲,让我们看到了金志先生诙谐、机智的一面。后来金志先生还以此为素材,写就了小小说《这个婆娘》,可谓收获非浅,真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呀。

也是这一年的一个晚上,先生突然造访我凤凰山下的寒舍,动员我到文联工作,并以秘书长一职相许。几天后,文联秘书长陈绮云同志也来到单位做我的工作,希望我到文联出任秘书长,而她将升任副主任科员一职。令我既感动又思绪万千。后因种种原因,我未从其愿,留在文化馆继续当我又忙又累又穷的副馆长。但先生的礼贤下士和那份知遇之恩,令我记忆犹新,不敢相忘。

金志先生学历高,阅历广,为人低调,处事负责、认真,同时十分注重个人修养。他主编的《增城风物》一书,成为增城民间文艺的一部经典,充分体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历史、文化、风物无比钟情之情。这一脉,在《剩文》的“我数乡珍”与“荔乡骄人”两辑文章中得到相承。在他离任退休前,还不断与那些只弹不唱,浮而不实,只讲个人名利,罔顾全局利益的个人主义与自私自利行为、作风作了不妥协的斗争,为我等后来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从渔民的儿子,到北京大学学生;从新闻秘书到镇委书记,再到家乡文艺界的领导;那该是怎样一部志存高远的人生奋斗史和时代变迁的发展史?!75岁的老先生,54年的北大学子,浓缩成一卷《剩文》,其含金量自然可想而知。而把浓缩了自己大半生心血的文章谦称为“剩文”,足见其谦虚低调。这样的“剩文”,除了可鉴,可赏,更可敬、可贵、可藏也!

读罢《剩文》,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金志先生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北大精神自觉地融入到工作、学习、生活之中,而这种融入,贯串了他的年、月、日。依我看来,透过老先生的谦逊,这卷《剩文》分明可读作《胜文》甚至《圣文》。是为序。亦为罪,班门弄斧之罪。先生得序乎?小巫得罪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