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东境村开居700多年 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彰显岭南古村魅力 ...

23-7-26 07:1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508|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流传千古。小楼镇东境村是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有“岭南周庄”美称,是周敦颐后代的集聚地,自开居700多年以来,周姓族人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 ...

历史渊源

周姓是周文王的后裔,至今有五千多年历史。周姓是当代中国的大姓之一,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东南亚及欧美等地都有周姓人的足迹。早在北宋《百家姓》中就排列第五,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统计,周姓人口在全国位居第九。湴村东境源自唐代山东青州,后迁往湖南道州,始祖周从远。周从远之子周智强有五子,其中四子周辅成有二子,长子周砺,次子就是周敦颐。

周敦颐,号濂溪(公元1017-1073年),北宋人,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其子孙后代众多,遍布全国各地,后出当代伟人周恩来、鲁迅等一批名人。后子孙后代周富三迁居增城荐管村名迳口(现失其名),周富一迁至湴村东境。周富一娶妻李氏生二子,长子周景瑜,次子周景壁(彩南),富一、彩南父子到增城经商,来至澄溪河畔,目之所及土地肥沃,山清水秀,后山坐北向南,形象仙人撒网,乃藏龙卧虎之地,必大有发展前途。

为此于南宋开庆年间(1259)在此定居,定名湴村东泮(即东境)。始祖周彩南是周濂溪第十代玄孙,开居七百余年,历代子孙,人才辈出,成为名乡望族。周彩南娶妻曾氏、宋氏、陆氏,生三子。长子周子昌、次子周子俊、三子周子从。子孙众多,后分居车田、邓村、新村、樟村、博罗、港台等地,至今有八千余人。正如周天禄在祠堂题诗:“百子千孙成巨族,四平八正是端方”。

村落古迹: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又名敦睦堂,始建于清初,咸丰年间重修,面阔五间18米,深三进、二天井、阶台抱鼓,门伏敦用大青石雕花,工艺极其精细。全祠三十六条柱础,其中六条是红砂岩柱。内设六稍间二走廊,上船厅装饰、驼峰、灰雕压项。一、二、三进厅雕梁画栋,燕子托、含接梁和穿插梁、雀替齐全。首进厅内墙壁上,保留周家三代(周钜、周世恒、周榕柏)画师的彩绘。2008年重修,现作为绿道驿站,展示周氏文化,为游客提供休闲、品茗、自行车出租等服务。

村落古迹:势凌霄汉塔

势凌霄汉塔为区县级文保单位,始建于1821年,民国21年(1934年)重建。因塔状似立笔,被当地人称作“文笔塔”,向来有象征“村运繁华、村途昌盛、村风淳朴”之意,故又常叫“文昌塔”。文笔塔为砖、木、石结构,身呈六角,径宽六米、身高五层,约三十米,每层略有收分,青砖砌墙,层顶琉璃瓦叠涩出檐,檐角起翘倒钩,整体均为楼亭阁式模样,古色古香,塔身第五层刻有“扶摇九万”字样。登塔眺望,小楼人家田园美景尽收眼底。每逢初一十五,村民自发到文笔塔祭拜祈福。

村落古迹:仁里楼

仁里楼始建于明朝1579年,历代屡有修葺,古时具有报更及远眺守望功能。面阔10米,楼高7米,硬山顶屋脊,正脊垂直都有明显的反翘和灰塑花卉线条。按习俗,“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等喜讯均通过仁里楼传递。每逢村民举行婚礼的喜庆时刻,主人家均要在更楼大门贴上喜联,燃放礼炮,新人携手由更楼入村,寓意白头偕老,开启新生活。这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因此,仁里楼现成为嫁亲迎娶,开启婚姻幸福生活的“法门”。

村落古迹:里巷(纵横十六巷)

里巷(纵横十六巷)为民居建筑群,坐向统一(坐北向南),巷道分明,十纵六横,共有400多间房屋,占地总面积4公顷,青砖建造,规格整齐,呈“仙人撒网”格局,与周边田、塘、林融为一体。由于东境村自开居以来,人才辈出,10条里巷均按照各自“出产”名人,以约定俗成的形式命名,由西往东依次是星平里、郎官第、赐史第、百岁坊、敦睦里、盛世坊、大夫第、流芳里、东南门。如郎官第的清朝举人周沅、百岁坊的十四世祖周元载(108岁)、东南门的民国时期增城县县长周天禄、岭南名医周仲房、大夫第的清代康熙年间进士周俊儒等均是当时邑中名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