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风土人情
订阅

风土人情

新塘榄雕因为无榄核可雕濒临失传 建议打造增城“乌榄经济”
榄雕工艺遭遇榄核原料供应紧缺问题,好的乌榄核甚至被炒到上千元一颗,而且还是有价无货。近日记者走访发现,由于种植面积日趋减少,有的种植户产量甚至锐减九成,导致广州市的榄核价格一路攀升,而且还要承受外地采 ...
14-4-16 09:59
增城市新塘镇三月初三 帅府爷过坊巡游的若干个习俗
增城市新塘镇三月初三  帅府爷过坊巡游的若干个习俗
农历的三月初三,是增城市新塘镇(指原沙贝村)帅府爷过日,也是新塘庙会日。新塘人自古信奉帅府爷康王。帅府爷毎年由一个坊的村民供奉拜祭。新塘最早的范围是过去增城县甘泉都的沙贝村。沙贝是一条由元岗、甘涌、市 ...
14-4-6 03:34
历尽劫波的增城东门桥 虽屡遭战火轰炸仍屹立不倒
历尽劫波的增城东门桥 虽屡遭战火轰炸仍屹立不倒
在增江流经荔城街和增江街不过数公里的河段,目前矗立着四座桥梁:增城大桥、东门桥、人民桥、雁塔桥,始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东门桥,是增江上修建最早的钢筋水泥桥,在80多年的风雨沧桑中,曾两次因战争的原因 ...
14-4-2 11:02
补锑煲:增城街坊怀念那些频临失传的老行当手艺
补锑煲:增城街坊怀念那些频临失传的老行当手艺
“焊铜焊锡,焊铜煲锑煲,修整烂瓦煲,有烂的铜煲、锑煲、瓦煲都拎出来补呀!”还记得昔日穿街过巷的叫卖声吗?声音悠扬似唱戏般。在不少市民儿时的记忆中,补锑煲的吆喝声伴着路面的声响回荡在小巷深处,如今声音已 ...
14-3-25 02:48
增城市新塘镇帅府爷出巡过坊习俗的考究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增城市新塘镇原沙贝村的庙会,即帅府爷出巡过坊日,该习俗从明朝起形成,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特色,热闹非凡。由于沙贝庙会活动范围较广(包括新塘镇的新何、群星、甘涌、东华等四条行政村及新 ...
14-3-24 10:56
脑海中的那些增城春节童年往事 追忆那些朴素无华的荔乡习俗
脑海中的那些增城春节童年往事 追忆那些朴素无华的荔乡习俗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春节将至,每当看见增城市大街小巷的春联摊鳞次栉比、年品档琳琅满目时,脑海的记忆总会回到幼年时代,荔乡增城那种朴素的乡村年景又会在脑海中浮现。春节未到,增城市家家户户 ...
14-2-3 08:02
父辈的习俗记忆:增城春节的打米饼和夹糖环
俗话说:年廿八,洗邋遢。但是,离过年还有一个月,老伴就催着我一起打扫卫生了。每年都习惯先打扫旧屋,其实旧屋已经多年不住人了,里面放的都是一些不用的旧物,比如锄头箩筐、盒萝兜谷,还有围谷的铁皮、装米的大 ...
14-1-30 05:24
增城市中新镇高车村的赵姓族人
增城市中新镇高车村的赵姓族人
广东赵氏族谱版本虽多,所记载的先人均追溯到赵匡胤、赵匡义、赵匡美三兄弟;而早在公元前204年秦军副帅赵佗就在广州建立了南越国.“百家姓”编于宋朝,皇帝的姓氏是国姓,当然放在第一。“百家姓”的第一句:赵钱孙李 ...
13-12-24 04:35
增城市年轻人的“街头文化” 青春与个性的街角舞台
增城市年轻人的“街头文化” 青春与个性的街角舞台
谈起增城的“街头文化”,不免让人想起夜晚霓虹灯下热闹非凡的广场舞。周末的增城市荔城街的挂绿广场,音乐声响彻人群,大妈大爷们踩着热烈的节拍,动情地扭动身姿,那表情又认真又陶醉。当人们不禁感叹中老年人们终 ...
13-11-14 02:32
丰富荔乡文化生活的增城市增江街东风文艺歌剧团
丰富荔乡文化生活的增城市增江街东风文艺歌剧团
在增城市增江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活跃于增城市各大社区举办的文艺晚会,受邀参加多个地区的校友联谊,且经常送戏到乡镇企业,为丰富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的文化生活默默付出。他们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但个个精神抖 ...
13-10-16 10:35
增城市的民间摘蜂队:3年“捅”了上万个马蜂窝 仅摘7个卖了1500元
增城市的民间摘蜂队:3年“捅”了上万个马蜂窝 仅摘7个卖了1500元
“捅”蜂窝不止有消防员,民间也有专门的“摘蜂人”。3年来,在广州增城活跃着一支民间摘蜂骑士队。每天凌晨5时,骑着摩托,带上摘蜂工具到广州、东莞、韶关以及附近山林,寻蜂窝,摘蜂窝,拿蜂窝去卖钱。“最高纪录 ...
13-10-14 06:47
葛洪徒弟和何仙姑斗法于增城市蕉石岭的传说
增城市荔城街和增江街周边的市民对蕉石岭历来都有特别深的感情,登上蕉石岭,可以鸟瞰增城的全貌,可以欣赏蜿蜒南去的增江。在崇尚健康的今天,登蕉石岭者更是络绎不绝。蕉石岭,顾名思义就是多石头。但这些石头是怎 ...
13-10-11 10:23
增城市派潭镇车洞村 那三百多的年水车制作香粉史
增城市派潭镇车洞村 那三百多的年水车制作香粉史
增城市派潭镇车洞村,曾以用水车制作香粉而远近驰名。自清初开村开始,该村便有制作香粉的传统。从清末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车洞香粉远销珠三角各地,繁盛时期山涧上下有50多部水车。目前,尽管这一传统产业已然没 ...
13-10-5 06:48
从废墟中抢救回来的增城市“乡村文物” 将进挂绿湖历史纪念馆展览
从废墟中抢救回来的增城市“乡村文物” 将进挂绿湖历史纪念馆展览
乡村家庭中具有年代和时代印记的木床、柜子、桌椅、服饰,农业生产中代表着文明进程的锄头、犁耙、石碾、水车,甚至还有国内较早出产的自行车、缝纫机、拖拉机,以及木匠的用具、店铺的招牌、生产队的帐本……这些林 ...
13-10-5 06:28
增城市“黑摩的”百态人生:在生活的逼仄下试图追寻出路
增城市“黑摩的”百态人生:在生活的逼仄下试图追寻出路
“现在抓得越来越严了,我们出来拉客的时间也越来越晚了。”近期,增城市加大力度进行在新塘镇、荔城街开展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其中打击非法摩托车、非法营运行为(“黑摩的”)被视为此项工作的重点。在交通部门“围 ...
13-9-18 03: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