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补锑煲:增城街坊怀念那些频临失传的老行当手艺

14-3-25 02:48|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742|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焊铜焊锡,焊铜煲锑煲,修整烂瓦煲,有烂的铜煲、锑煲、瓦煲都拎出来补呀!”还记得昔日穿街过巷的叫卖声吗?声音悠扬似唱戏般。在不少市民儿时的记忆中,补锑煲的吆喝声伴着路面的声响回荡在小巷深处,如今声音已 ...
“焊铜焊锡,焊铜煲锑煲,修整烂瓦煲,有烂的铜煲、锑煲、瓦煲都拎出来补呀!”还记得昔日穿街过巷的叫卖声吗?声音悠扬似唱戏般。在不少市民儿时的记忆中,补锑煲的吆喝声伴着路面的声响回荡在小巷深处,如今声音已经渐行渐远。2014年3月中旬,记者走近在增城游大街小巷补锑煲的师傅陈常,听他诉说如今濒危手艺——补锑煲。


家庭清贫,补锅创业

补锑煲曾是一门游走于市内大街小巷以修补手艺的行业,在以往,补锑煲的工匠挑着工具吆喝,街坊闻声便拎着破损的锑煲走出来修补。2014年3月中旬记者路过夏街大道,见一名中年男人坐在路边补锑煲,若不留神,你很可能就会错过在这难得一见的场景:一张小板凳、一个树桩头、一个榔头,挤在不到两平方米的路边,铁皮和工具摆满一地。身着灰汗衫、手拿小榔头的师傅陈常,不时眯起眼睛,打量着铁皮的尺寸及做工。

记者上前坐在小板凳和陈常闲谈,得知他是湖南人,来增城谋生已经20多年,陈常回忆道,“现在增城似乎只有两位像我这样的‘补锑煲’人了,从前最多时有40多个补锅师傅。”由于家境贫穷,小学只上了三年级,就因无力支付学费被迫辍学,“文化学历不高,只能自己出来闯。”陈常遗憾地说,年轻时做过苦力、搭过棚,“为了生活,除了不走歪道,什么都做过。”

起初是担着重担吆喝着穿街过巷帮人“铲刀磨铰剪”,后来发现补锑煲收入更好,便开始偷师学艺。只身来到增城,穿街走巷的为人们补锑修锅,虽然没有铺位,但由于他“样样精通”,生意很红火。“以前的生活比较艰苦,所以大家都很节约朴素,锑煲坏了就修补,”陈常自豪地说,“以前锑煲是每家每户都必备的,在80年代,每天赚100来元是常有的事儿。”

回想补锑煲创业的生涯,陈常觉得那段日子虽是风雨无阻,生活艰辛。但是,苦中有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向记者娓娓道来,“幸亏学得一门手艺,总算能够以此谋生。”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大部分年轻人表示没有见过,感觉很新奇有趣,而部分中年市民则表示很怀旧。“在我十几岁的时候,经常能看见这些补锑煲的师傅。”

2014年就已经有57岁的甘阿姨在旁边驻足观看,表示现在生活经济都好了,而这些手艺如今已经需求很少,因此现在偶尔能看见补锑煲师傅的手艺也让不少年轻人觉得好奇。在和记者的闲谈中,陈常一丝不苟地为客人补着锑煲底部,多年周而复始的动作压弯了他的脊背,坚实的后背透着一股执着。在自行车后座上面沉甸甸地堆放了许多锑煲底盖,还挂着一个磨得发白的绿色布袋,装放着各种维修工具,似乎这辆破旧自行车印证着陈常创业谋生的艰苦岁月。

城市发展,生意难做


中午时分,街上来往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陈常和记者拉起了家常。他感觉这几年增城发展得快,增城市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除了一些大排档,现在在增城市内很少有人拿锑煲来补。创文时期,很多大排档改造了厨具设施,他的生意自然也少了。记者问其创文到底好不好?“在我来增城的20多年中,增城这几年发展得确实非常好,生活水平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能理解创文是对整个城市的全面改变,我虽然不是增城人,但很喜欢这里的生活环境,即使工作辛苦一点,我也愿意留在增城。”

陈常感叹着增城的变迁,“想起从前,锑煲是每家每户的必需品,但现在家家都用电饭锅了,谁还用锑煲呢?”记者问其生意怎样,陈常表示生意难做,生意好时一天可以补几个,有时一天一个都没有。“如今大家生活好了,锑煲‘穿’了都会扔掉,现在一般需要补锑煲的,都是熟食店、早餐店的用具。”陈常无奈地说,“以前很多人拿着煲锅排队等我修补,一天忙到晚。现在时代不同了,很多东西都被取代了。有时候我坐一天都没活干。”

不过让陈常感到欣慰的是,春节前的生意还不错,一天能补近20个,大概能赚300元。在一旁拿锑煲来修理的高阿姨也搭上了话,“虽然有一部分饭店还是用锑煲,但是也不会经常坏掉,所以陈师傅的这门生意应该是挺难做的,我也算是他的老顾客,我店里的坏锑煲都会拿来补,经常换新的不划算。”高阿姨表示春节前来修锑煲还要“等号”,因为陈师傅是流动式地做生意,有时候还得给他打个电话才能找到人。

“叮当”行业,濒临灭绝

一画一剪一敲一打,不到半天,一个完美的锑煲底就成形了。熟客王婆婆一大早特地从增江赶来,放下写着规格的纸条,等下午修补好就可以取走。收货时王婆婆满意地接过锑煲,向记者大赞陈常的手艺:“现在很难找到补锑煲的师傅啦,而且技术还不赖。”陈常表示60、70年代的时候满街都能看见游走在大街小巷的补锑煲师傅,“现在的年轻人应该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

陈常惋惜地说,“这行业很快要‘绝种’了。”他感叹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锑煲坏了就买一个新的。这样一来,补锑煲慢慢就成了濒危手艺。“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也是民间技艺的传承。”陈常觉得很遗憾。“很久没有看见这种修补手艺了,补锑煲是我儿时常见到的情景。”在一旁观看的刘女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虽然这些手艺或许会逐渐遭到淘汰,但我觉得补锑煲这一手艺应该保护起来,传承下去。”

“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这些粗重的手工活了。”陈常说,“手艺就像单车,要天天踩才行,如果放在一边,很快就会生锈。”陈常每天游走于大街小巷,偶尔所到之处有空地,就将几张小板凳摆出来,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就让他们坐下歇脚。他开朗健谈的性格,也让许多街坊愿意与其聊天。生意虽清淡,但陈常愿意继续听着叮叮当当的响声,微笑着迎来每一位顾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