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弘扬增城沙贝文化的《新塘文艺》

11-9-2 09:38|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151| 评论: 0

摘要: 《新塘文艺》编辑部为纪念其30岁生日,选编了《新塘文萃》。这是继《新塘影艺》和《沙堤彩贝》后又一株长在新塘土地上绚丽多姿的艺术奇葩;一份奉献给新塘父老乡亲的文化厚礼。30年,历史的长河里只是弹指一挥间;然 ...
新塘文艺》编辑部为纪念其30岁生日,选编了《新塘文萃》。这是继《新塘影艺》和《沙堤彩贝》后又一株长在新塘土地上绚丽多姿的艺术奇葩;一份奉献给新塘父老乡亲的文化厚礼。30年,历史的长河里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一个自然人来说,可是个漫长的岁月。尤其是在这30年中,新塘也和我们的祖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靠一群业余文学爱好者支撑的《新塘文艺》,在新塘镇历届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却能一直坚持下来,而且越办越好。今天,一本厚重而散发着浓浓墨香的《新塘文萃》已摆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就以它为线索,重温一下《新塘文艺》30年走过的历程吧。

1975年春,我从学校抽调到新成立的新塘公社宣传文化站工作。新塘公社宣传文化站成立以后,《新塘文艺》便在过去活页单张的《宣传资料》基础上,办成一份以刊登当地作者文艺作品为主的内部交流刊物。当时,负责这方面工作的是公社党委宣传委员徐显光和有美术摄影专长的宣传干事苗文敏。《新塘文艺》创刊以后,我一直负责日常编辑和刻印工作,虽然后来曾当过文教助理、文化站站长、科教文办副主任和政府办副主任,但到1988年调离镇政府前,都没有放弃《新塘文艺》的编印工作。那时还在水泥厂工作的伍智梁,能作善画,也是刊物的业余美术编辑。

《新塘文艺》创刊后的十多年,虽然只是一本用钢笔刻写、腊纸油印、简陋土气的文艺小刊物;可是由于它坚持服务当地和以文会友的宗旨,受到当地文学爱好者和当时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普遍支持;刊登出来的作品也受到上级报刊的关注。最先是我的一篇杂文和肖柱荣的一篇小说分别在《广东文艺》和《南方日报》发表;接着是宇松的小说《坎坷的青春》和伍深明的小说《九江鱼》先后被《广东青年》和《广州文艺》选用,黄香泉与列灿明合作的粤剧《大年夜》在《广州群众演唱》发表,湛宝源、刘金培、李锦浩、伍锐枝等人的散文、小品、曲艺、诗歌相继在省市一些报刊出现;《广东农民报》还先后于1981与1983年与新塘文化站合编了两期《岭南》文艺副刊,选用了新塘作者的19篇作品。

一个当时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小镇,文艺创作出现如此欣欣向荣的景象,当时在全省也实属少见。上世纪80年代,新塘的行政设置经历了公社改区,区、镇分设和撤区并镇三个过程;新塘公社宣传文化站也最终改名为新塘镇文化站;可是《新塘文艺》的出版却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陈裕荣从海南调回新塘镇当副镇长,带头参加文艺创作,以及招玉凤、湛淑仪、黄怀妹、黄润雄等一批文学青年的涌现,更为新塘的文艺创作队伍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这期间,《新塘文艺》不但为《增城文艺》和《丹荔》提供了大量作品,还编印了增城第一本民间文学专集《新塘风物》和《新塘民间故事选》。陈裕荣的《酒寮对诗》和宇松的《甘泉题匾》更被选入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羊城人仙神》。创刊期的《新塘文艺》,虽然粗糙简陋,充满乡土气息,然而它却反映出那个时期新塘文艺创作的原貌,折射出那个时期新塘群众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土里土气的《新塘文艺》,为继承和发扬新塘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新塘的社会精神文明程度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初,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新塘80年代初形成的欣欣向荣的文学氛围一下子寂寞下来。但是,文学的种子还在;在经济大潮带来的新移民中,有不少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甚至是佼佼者。只要遇到适合的气候,这些种子就会发芽,就会为新塘的文学园地增绿添花。时候终于来了。90年代中,当时已是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的李思平调到新塘镇任党委副书记,长期坚持业余文艺创作的伍深明也当上党委宣传委员,创刊期一直参与《新塘文艺》编辑工作的伍智梁也从水泥厂调到文化站当副站长。

于是,停了几年的《新塘文艺》在他们的策划下于1997年8月复刊。复刊后,新塘镇文化站站长先后是周朝辉、冯灿华、郑卫文;《新塘文艺》的主编和副主编先后是伍深明、郑卫文和周朝辉、伍智梁、颜国枢、冯灿华。人虽几易,但《新塘文艺》却一脉相承。参与编辑工作的还有从湖南迁来的龙凌,他初时是双菱钢厂办公室干部,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为《新塘文艺》做些编辑工作;企业改制后,他下岗了,转到新塘文化站负责《新塘文艺》的日常编辑工作。

复刊后的《新塘文艺》,从手工油印变成机器彩印,在文学、曲艺的基础上增加了摄影、美术、书法等版面。刊物的内容、版面、装帧等方面都可以与公开发行的杂志媲美,引起了文艺界的关注。广州市文联的内部刊物《广州文艺家》在1998年第一期中设了个专辑,刊载新塘作者作品24篇。如果说新塘的文艺园地从过去的朴素的田园变成现代的新农庄,那么薛广明、曹玉萍、罗昌泰、姚伯登、杨华平、龙凌、张志和、谢善传、黑灵、黄洵贡等就是耕耘这个文艺新农庄的主力军。

特别是薛广明对新诗的探索,罗昌泰对小说的痴迷,更引起人们对复刊后的《新塘文艺》的极大兴趣。新的《新塘文艺》不但是新塘本地文学爱好者用以辛勤耕耘的创作园地;而且是新塘作者与外地作家交流创作的桥梁。巫国明、张伟棠、旻旻、盛小霞、钟晓莺、李焕章等一批镇外作家的作品不时在《新塘文艺》出现,使新塘的文学创作园地增添了更加斑斓的异草奇花。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