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廖金凤古墓藏深山 青砖石碑显气节

12-7-8 10:2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932| 评论: 0

摘要: 廖金凤,字叔祥,增城长沙(今广东龙门县)人。因其母何氏梦见凤凰入舍故取名金凤。南宋开庆元年(1259)进士。官任增城尹,长沙守,太尉,银青光禄大夫。廖金凤生平敦尚俭朴孝友,轻财好施,总理军旅时,号令严明又 ...
到达临安后,廖金凤与其他勤王将领诸如张世杰、文天祥等,向元兵发起进攻。在这场勤王之战中,廖金凤立下了令人瞩目的军功。虽然没有史料记载廖金凤如何立功,但是史志中有“前后劳绩甚著,故有太尉之命,阶银青光禄大夫,赏赉优渥,复赐诰以褒谕之”的简单记载。从一个小小的县尹,一战而成名,成为官位显赫的太尉,这得需要多大的功劳?然而,除了明代的地方史志之外,南宋时的官方正史均无有关廖金凤的记载,这无疑给廖金凤披上一层神秘面纱。

宋亡后不食元粟归隐西林

据明嘉靖《增城县志》记载,官居太尉后,廖金凤“勋名赫然闻于一时”,但没过多久他却急流勇退,以年老乞归乡野。但是悠闲的日子没过多久,兵变再起,元兵进入福建,廖金凤不得不复出,镇守岭南第一关———梅关。元军势如破竹,南宋大厦将倾,廖金凤虽有救国之心,亦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如此,他还是率领梅关大军加入了崖山保卫战,在一定程度上安稳了民心,据说当地人感其恩曾立生祠来纪念廖金凤。

宋亡后,廖金凤万念俱灰,回到西林故里,“娱情山水,于世事一不挂口”,晚年敦尚俭朴,不事奢靡,以遗民自居。据传元朝底定天下后,元帝下诏让地方举荐有才学的人,廖金凤又在举荐之列。朝廷派使者来聘,矢志不食元粟的廖金凤以诗辞谢,有“忠君报国男儿志,谁肯为臣事两朝?天命已归覆舟日,臣求尺土卧西林”之句。

廖金凤的高洁让后人敬仰不已。民国时期的东莞大儒陈伯陶为《增城县志》作序就专门提到:“宋之亡也,吾粤士夫不食元粟,惟(东)莞与增(城)为多。……增则如陈希声侍郎大震、廖叔祥太尉金凤、李叔膺县尹肖龙,皆首阳高蹈,大节懔然。”所谓“首阳”,是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地方,意味着不臣新朝,历代文人均以“首阳”来歌颂遗民的凛凛大节。

综观廖金凤传奇的一生,明初岭南文学家陈琏有一句颇为中肯:“(廖金凤)职居藩镇,必能大摅所蕴,以树勋业纪于汗青,奈何出遭叔季之世,弗究所施,惜哉!”陈琏的意思是说,廖金凤官居一方军事长官,原本可以施展拳脚建立功勋以名垂青史,却生不逢时,才华未能施展。

廖金凤去世时间尚待后人去考证

我们从陈琏对廖金凤的评价可以看出,廖金凤尽管位列太尉,却未能“树勋业纪于汗青”。陈琏(1369-1454)是明初东莞人,官至礼部左侍郎。陈琏尤爱读书,凡所在都邑,必采山川人事风俗物产记录。东莞与增城一衣带水,两地文脉相连,陈琏却对邻县人廖金凤有道不出的奈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反常。

事实上,不同的地方史志对廖金凤的记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述。成书于嘉靖五年(1526年)的《广州人物传》对廖金凤的记载是:“宋端平间,广州军变,(廖金凤)召集义兵守护县治,事平,有司以闻,朝廷将官之,而金凤已卒,乃赠太尉。”《广州人物传》的作者是岭南鼎鼎大名的史学家黄佐,他的记述为何与嘉靖十七年(1538年)的《增城县志》有这么大的出入:廖金凤在前者卒于宋端平年间(1234-1236),在后者则卒于元朝,两者相差60多年。

对于这一矛盾,后来的历代《广东通志》、《广州府志》、《龙门县志》,只好采用了两种说法并存待考的办法,留给后人去寻找答案。无论如何,以宋遗民著名于世的廖金凤仍然是龙门人所景仰的历史人物,深入民心。正如黄佐所记载,明正统年间,又有剧贼围困广州,时有李德彰守龙江,唐璧为佛山民画策,而贼不敢近。善良的广府人对李、唐二人的称赞,颇有“廖太尉”再世之意。或者说,“廖太尉”数百年前已是广府地区闻名遐迩的传奇人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的人们更不应忘记。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