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读增城市湛汝松的《寻觅甘泉》:觅得甘泉润大地

13-1-16 10:2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335| 评论: 0|原作者: 熊梅生

摘要: 湛汝松,增城新塘人,初中毕业后自学考试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专业,当过教师、文化干部、政府工作人员,1988年以后在增城市新塘工业加工区(今开发区)管委会工作至退休。长期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发表大量作品,设有文 ...


用文学之笔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湛若水,是作者赋予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仰辰台上品古诗》一文中,作者指出:“仰辰台”及其左侧石壁的七言绝句石刻,都是湛若水退休后重回西樵讲学时留下的笔迹:“仰辰台上仰辰游,一曲歌声彻九洲。?感得圣恩深似海,外臣早许作巢由。”落款为“嘉靖丙午九月甘泉湛若水书”,从而纠正了某些研究者搞错了此诗的历史背景而所作的误读破解。

可见作者的苦苦寻觅,不只是确认一个地理的印记,而是以科学缜密的考证廓清谬误,正本清源。汝松先生不是学者,是一位散文作家;《寻觅甘泉》不是一部学术著作,是一本文学作品。十分可贵的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建立在还原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把文学的艺术浪漫与科学的严谨缜密完美地结合起来。我想,这应当引起同类题材作家们的思索。

《寻觅甘泉》是融文学、地理、历史于一炉的通俗读物,也是一本富有文学艺术特色的散文集。文学作品以情动人,作者的真情实感是感染读者的力量之源。几乎在每一篇文章里汝松先生都融入了自己,融入了自己人生经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感悟憧憬,读来十分亲切动情。感情也是文学散文内在的线索之一,集子里的作品往往以寻觅甘泉遗址为有形的线索,串联其历史与现实的画面.

而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作为无形的线索,形散而神聚,使每一篇散文都成为一串激情四溢的珍珠。作者娴熟地运用叙事、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艺术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作品抒情之美,议论的精辟,立意的升华。“顺坡而上的古墓,面仰天上日月,前朝大海潮汐,背靠大地黄土。

当人们在宽阔的墓堂里无比虔诚地为先贤上香参拜的时候,我也站在人群里,仰对若水的墓碑,深情地鞠躬。这时,香烟索绕,欢声荡漾;我仿佛听到从墓里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你们理解我的思想吗?你们了解我的追求吗?”(《若水墓前的思索》)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向自己,更是向世人提示,我们该怎样正确理解先贤的思想,怎样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发人深思。

在《甘泉书院与新塘三中》一文中,作者赞美了一所全新的新塘第三中学,在当年甘泉书院的遗址旁拔地而起,文章结尾有一段水到渠成的抒情:“甘泉从地下汩汩淌出,他带来了土地深处积蕴的性灵,带来了先贤古往今来的智慧。它是一把传承优秀文化的薪火,一首千年不绝、启迪后人的禅歌。”现实与历史的交融,让读者自然从新塘三中想到甘泉润故土,教育绽新花。

读散文集《寻觅甘泉》如饮佳茗,余香满口。这固然来自作品激情的震荡,思想的精粹,意境的隽永,同时也来自作品的语言美。在汝松先生的散文里,诗意盎然的语言随处可见,状物写景寓情皆充满感染力:“栈道两旁,竹木滴翠,珍卉吐花。一线清泉,顺溪而下,时而缓流,时而跳跃,仿如弹奏着一曲轻快的广东音乐。人在其中,一切烦躁飘然而去,清爽的快感渗透全身。”(《西樵山里觅甘泉》)

“夕阳西下,我们在一个古门楼下的饮馆用餐。端起主人送过来的陈年米酒,我忽然觉得,千年流坑就是一杯清醇的老酒,散发着诱人的芬香。我细细地品赏陈年老酒,更细细地品味千年流坑的魅力,完全陶醉在芬香之中……”(《千年流坑的魅力》)读到这里,谁能不与作者同醉?立足故土仰先贤,寻觅甘泉润大地。我想汝松先生的《寻觅甘泉》也恰如一道清流汇入古之甘泉,汇入当今改革开放的春风春雨,绿遍新塘,绿遍增城,绿遍南国,绿遍中华!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