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增城概述 查看内容
新闻热点 增城概述 政务文宣 人物事迹 文学作品 吃喝玩乐 风土人情 千奇百怪 历史文化 观点社论 便民服务 商务情报

“增城丝苗再生之父”宋东海:天台盆栽水稻背后的辽阔田野

13-5-26 06:4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733| 评论: 0|来自: 增城社区报

摘要: 宋东海,1948年出生于广东遂溪,1967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1970到增城市工作,历任农业局股长、市种子站站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农业局副局长等职,历任技术员、助理农 ...


由于老牌品种退化,原增城丝苗到1974年,实际上就已自然淘汰了,据当年县农业局的统计,丝苗种植面积为“0”。而增城丝苗重新恢复种植,则是几年之后了,1978年,宋东海经过几年研究,利用单株系统选种法成功培育成新一代第一个丝苗品种“丝苗选6号”,它比“高脚丝苗”平均矮了8厘米,不但具有传统出口丝苗米的特优米质和风味,还增产20%左右。由此,消失了5年的增城丝苗终于恢复了种植。

其后,宋东海又连续育成了丝苗品种“白丝苗3号”、“双丝苗2号”、“双二早占”1号、2号和“桂野晚占”等,“双丝苗2号”育成于1985年,是第一个矮杆抗倒伏、米质特优、比原丝苗增产80%的优良品种,被认为开创了丝苗矮化育种的新里程。

增城丝苗的涅磐重生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水稻之父”丁颖教授利用野、栽自然杂交技术,将其在广州发现的“犀牛尾”(地名)野生稻,育成了常规晚造品种“中山1号”。这是中国野生稻培育为常规水稻的首例。代表着宋东海丝苗研究培育高峰的“野”字号系列品种,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野”字号丝苗的主要特点就是含有野生基因,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宋东海说,他是学遗传育种专业的,读书时就以丁颖教授为榜样,丁颖教授关于野生稻种资源利用的学说深深地启发并激励着他。因此,早在1980年,他就到处寻找野生稻,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增城的山川河谷,收集了54个编号的野生稻及其分布规律,最后,他选取了镇龙洋田河畔一种米质好、株型清秀、抗病力强、粗生省肥的野生稻作杂交父本,分别与高产的“广二104”和“桂朝二号”进行两对组合杂交试验。

经过十年的努力和探索,1990年,兼具野生稻和和栽培稻主要特点的丝苗良种“野澳丝苗”横空出世。1991年,“野澳丝苗”上升为增城丝苗的当家品种,每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丝苗米开始大量供应于市场,从而结束了以前有钱也买不到丝苗米的历史。宋东海“增城丝苗再生之父”之称也应运而生。

“野澳丝苗”填补了遗传育种的空白,开创了利用野生稻培育特优高产高效益水稻良种的新纪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广东省农科院野生稻研究专家梁能、广东省农业厅种子专家李善发等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赞誉宋东海为“继丁颖教授之后,国内直接利用野生稻种质于栽培稻育种工作的最大成功者。”

原生地保护及标准确立

“野澳丝苗”之后,“桂野”、“美野”、“长野”、“巴野”、“双野”等各具特色“野”字号系列丝苗相继出世,增城丝苗米声名再起,美誉攀新。接着,宋东海又创造性地利用野生稻多元配种杂交选育多色营养保健米,成功选育成“红野丝苗”、“黑野丝苗”和“增野丝苗”系列含有不同色素的营养保健型丝苗米新品种。

这些品种,连续在国内、国际的农博会上获得重要奖项,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称号。退休前的宋东海,不仅培育了多个优质丝苗品种,还致力于推动增城丝苗的原生地保护,分别于1996年、2001年促成建立了“增城野生稻原地自然保护点”和“增城野生稻自然保护区”,遗憾的是,这些野生稻保护区目前已然荒废。

此外,他还主持制定了增城丝苗米的省级标准和国家标准,主持制定了增城丝苗米水稻栽培技术规程。退休后的宋东海,仍然在自家的天台上延续着他的丝苗育种之梦,发挥余热为他的“野”字号系列又增加了两个新成员——“七野丝苗”和“香野丝苗”,现在,这两个品种已在正果增江派潭各地乡村种植。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