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市千古名相崔与之的其人琐事

10-10-31 11:4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677| 评论: 0

摘要: 增城籍的崔与之是岭南第一个学术流派"菊坡学派"的奠基人,也是文采飞扬的"粤词鼻祖".三十岁的时候,他以一介布衣身份从增城前往临安求学,成为岭南由太学中举的第一人,开启了岭南地区由盛产象犀珠玉之地向诗书礼 ...
屡辞宰执 千古一人

        嘉定十一年(1218年),崔与之刚过花甲之年,在官场浸淫多年的他萌生退意.这一年,他被朝廷召为秘书少监.崔与之开始"力辞召命",却没有获得成功.嘉定十六年(1223年),崔与之再次被召赴京,任礼部尚书一职.他上了二,三疏辞官,圣旨不允,崔与之干脆收拾好行李,很有诗意地"轻舟出峡,翩然归里"了.回到广州之后,崔与之已经67岁高龄.当朝皇帝宋理宗仍是不断召其回京,在崔与之上疏力辞,皇帝不断诏请的来回扯皮中,崔与之在广州过了十年.
 
77岁高龄,临危受命
 
         端平二年(1235年),宋理宗再授崔与之广东经略安抚使一职,兼知广州.这一次,还没有等崔与之辞官,就发生了广州摧锋军兵变围城一事.崔与之只好以77岁高龄,临危受命,一举平息叛乱.宋理宗大喜,任命他为参知政事.这一职位,下宰相一等,相当于副相一职,对于多数宋代士大夫来说,可谓是毕生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然而崔与之却继续上奏辞免,并且连续上了七次奏礼.

崔府街隐居岁月

          有趣的是,正因为崔与之一再辞官,宋理宗反而对他"注想弥切".翌年,他拜崔与之右丞相兼枢密使,作为人臣,这已是最为隆崇的高官.宋理宗这次的决心非常大,连续三次下诏.然而,崔与之的决心也不小,他接连上奏十三次,坚决请辞宰相,同时还把理宗所赐的二百两黄金,托人送回了内库.终于,还是当朝皇帝妥协了.嘉熙三年(1239年)六月,崔与之得诏依丞相之职致仕.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底,崔与之在广州病逝,享年82岁.宋理宗震悼,为之罢朝辍乐减膳志哀,并遣官致祭.崔与之酷爱菊花,他的处世态度也是恬淡如菊.他一生不养妓,不受馈赠,"晚菊堂"里最多的就是书;庭院里除了种满菊花,就是养了一对白鸡.崔府是当时不少名人学士云集的场所,李昴英和杨汪中更是每天陪侍崔与之左右,岭南第一个学术流派"菊坡学派",就是在这条街上孕育成熟.

连续13次上疏力辞

          然而,崔府毕竟不是崔与之期待中的世外桃源.端平二年(1235),广东戍卒暴动,广州被团团包围,杀声动地.77岁的崔与之临危受命,出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领导平乱.由于崔与之年迈体弱,只得"居家治事",崔府便成了广东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而他平息叛乱的过程如同神话,史料记载,崔与之一出现在城头,城外的喧嚣便顿时寂然.经他一番劝导,未动一兵一卒,叛军就纷纷弃械投降.崔与之在当时世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叛乱平息后,崔与之辞去官职,崔府街却未恢复原来的平静.当朝皇帝宋理宗,不断升任崔与之为礼部尚书,右丞相,一拨又一拨的说客,从临安来到崔府街催行……崔与之连续13次上疏力辞,说什么都不离开他的"晚菊堂".

"白麻不拜"之谜

           白麻指皇帝的诏书.白麻不拜的崔与之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被时人惊呼为"千古第一人".见仁见智的观点没有办法去得到证实,因为这些都不是崔与之自己说的.崔与之其实详细地阐述了辞官的个中原因,却没有人相信——在辞免宰相一疏里,他把自己的身体境况描述得很是糟糕:"臣年行八十矣,一身孤立,百病交攻,头风时作,视听昏聩,步履蹒跚,元气渐微,生意垂绝,去天既远,丧日无多……"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家,身体不好,所有的人都相信.可是大家又都不相信,这个质朴的理由,就是"白麻不拜"的全部原因.这位神奇又神秘的老人家,用他贯穿一生的正直,睿智,以及顽固的坚持,把自己演绎成了一个谜,一段传奇,永远留待后人评说.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