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增城市抗日老兵郭惠球 烈士暮年期待认同

13-9-5 20:5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512| 评论: 0|来自: 南方都市报

摘要: 郭惠球2013年就已经有93岁,增城永宁街永宁路郭村人。1939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十七期八总队工兵(科)队,1941年冬被编入驻扎在湖南浏阳的第4军102师,又先后被编入90师和59师。经历过1942年的“赣东会战” ...



在这次史称第四次长沙会战的战役中,郭惠球所在的第4军负责坚守长沙城。这一战之惨烈,时至今天,郭惠球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本来我们守在长沙,但又觉得不能丢掉岳麓山炮台,最后我们跑到岳麓山。刚到,枪支、炮弹啊都没准备好,日军就打过来了,我们马上往湘江撤退。"

郭惠球说:"日军一直追,只有到了对岸我们才安全。但距离太远了,而我们军中只有两个师是广东的,所以有很多很多的同伴因为体力不够,都游不过去,就淹死了;而背后又有日军对着河中的我们扫射,河上漂浮着很多很多尸体。我拼命地往岸边游,如果不是中间抱住一块木头,也可能游不过……”

刻假章离队回乡遭清查

从6月16日,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发动猛攻,到18日,日军以优势兵力攻破岳麓山阵地,城内守军被迫突围,长沙沦陷。侥幸逃得一命的郭惠球直到当年9月随部队退守至湖南汝城,之后与日军对峙,再无参与重大战事。1945年,日本投降,郭惠球被派驻至江西南昌一边练兵一边守仓库。

在参加军官训练营补习英语的时候认识了同为广东老乡的女子尹拾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结为夫妇。1946年,随着内战的爆发,郭惠球不愿意再打仗了,想要申请回乡,但上头一直不批。郭惠球决定冒险一试,他自己用一个萝卜雕成领头的军章,然后用萝卜章盖在申请书上。凭着这张假的批准书,郭惠球带着妻子从江西到东莞石龙,然后在当地找了份小学教书的工作。

就这样到了1949年,郭惠球突然接到了老家增城郭村村长的邀请,说是村里准备筹建一所小学,希望他能回村主持相关事项。作为当时村里少有的在外读过正规院校的读书人,郭惠球也想回家乡做点贡献,所以举家迁回郭村。1950年,郭村小学建成并正式开学招生,郭惠球是筹建者与第一任校长,妻子尹拾华也在学校担任老师。

夫妇二人共同教书育人,但现实却并没有如期所愿,仅仅大半年之后,1951年,“三反”“五反”运动中,郭惠球被认定为“坏分子”,遭到清查,郭村小学校长的职务被撤销,并被遣送至广东英德劳改,这一去就是整整7年,在那里他天天都被逼着干活,从早到晚,日子很苦。对于这段遭遇,如今他不太愿意提及。

迟暮之年期待认同与肯定

结束了7年劳改生活后,郭惠球回到增城郭村老家。尽管人已经回来,但依然被加以管制,无法再担任老师,只能在家务农。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79年,郭惠球得以平反脱帽。此后的生活归于平淡,郭惠球和妻子抚养了7个子女。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立业成家,逐渐成为家庭的支柱,郭惠球的老年生活也有了依靠。

改革开放以后,黄埔同学会联系到了郭惠球,这是他在抗战胜利以后第一次感受到自己那段历史被人承认的时刻。同学会的会员证,郭惠球小心收藏在自己房间内的铁皮盒中,每当有人来探望的时候,他都会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展示给大家。如今,郭惠球跟随儿女居住,生活方面基本都有保障。因为平日儿女都在外面工作,剩下老人一人在家里,儿女们不放心,所以平时周一至周五就安排他在市区的养老院住宿,周末儿女们就把他接回到家里住。

郭惠球今年已93岁高龄,头发斑白但身体健朗,精神好,眼力也不差。平日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一些关于打仗的书,每个星期回家时,都不忘拿几本书到养老院里看。与很多抗战老兵相比,郭惠球的晚年无疑要幸福很多,但这些物质上的满足始终未能填满其心中那块空缺。对于那段深埋心里的历史亲历,郭老的心中有些矛盾,他说自己后悔参加国军,但他对于自己打过日军、保家卫国的经历又很是自豪。迟暮之年,老人期待的是一份认同与肯定。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