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看荔乡日新月异,抒怀增城鹤之梦

10-10-20 13:2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470| 评论: 0|来自: 增城之窗

摘要: 增城市荔城街"南山古胜"景区山下是西山村.村子不小,横巷直道,接檐错户地住了近二百户人家.村东,有一株“秋枫”树,瘰瘰结结,挂牌年龄是200岁;树下,常有香灰纸烬,是这村的一株神树,也是这村的一部历史.在村的 ... ...
    在他们眼里,似乎增城全市以及这市里的一切,包括事业,景象,生活……都应该像这“挂绿母树”一般杰出,繁盛,美好.面对“挂绿母树”,他们的种种想望都具形化了,他们就是要创造出“挂绿母树”这样出类拔萃的绝世惊奇.与“挂绿”联系在一起的是何仙姑.对于“挂绿”荔果上的那圈绿线,增城人赋予了她很神异的色彩,说那是何仙姑掉下的飘带.何仙姑,本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按说已经是属于全中国人的了,可增城人特别宝贵她,说她是家乡人,家乡神.
 
     其实据记载她本是唐时一名乡间民女,家住增城市北大约5公里处的小楼村,自幼聪慧,矜孤怜弱,能诗善文;成.人后,随父母来到增城,因不满家人强加给她的婚姻,投井而死.依此看,何仙姑实际就是一名善良温顺,却又不肯随俗苟从,很有反抗精神的女孩子.就因为是这样一名女孩子,千百年来,增城人爱护她,敬重她,就连她的家庙前的古树,屋瓦上的仙桃树都还完好地保留着.这又是为什么呢?说到底,是对善良的珍爱,对道德的护持.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在距何仙姑家庙仅一,二百米处,有一株千年古藤“盘龙古藤”.那真算得是“古”啊!它径及2米,牵连覆盖达900平米左右,人称“亚洲第一藤”.而这藤并不是生长在什么偏远的山区,而是生长在村落的近旁.这当然就奇了.上千年时间,紧贴人居之旁,怎么就没有遭牛践马踏,刀砍剪截而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呢?如果说这仅是人们对神异的敬畏,那是很难置说的.可以理解的应是人们对“珍异”之物的珍爱.
 
     今天的增城人承继了这一精神传统,不仅将何仙姑的家园修缮得新新色色了,还把作为这一地方古代精神文化的代表人物崔与之,湛若水等人的纪念地,纪念物也恢复了,修缮了.我以为,这既是一种继承,也是一种弘扬,一种“光复旧物”并予以张大的气魄和梦想.当我走过增城的工业区新塘镇,立在永和中学所在的山头上,见环山如堵,四望苍碧,而天地之间,气象烘烘,知竞物竞势,一切都在涌进之中;又看到那里的“凤凰城”高下蓊然,金紫辉耀.
 
     增江河有一片小滩.一年前,那里还是丛杂一片,我们从不敢涉足一步.那里有堤,也可以走走,但荆艾满体,留下的路大约也就三尺来宽.每天傍晚,我们三五相约,想到堤上去看看流波,观观晚霞,却也只敢走个百米开外,再远,就胆怯了.可是,时间仅仅过了半年,堤,变成了宽及40米的水泥大道,远接东江;滩,则成了一个小公园,里面亭座,花坛,高树,美竹,曲径,钓台,可供息荫,可供闲步,可垂钓,可听莺,可观流,可戏柳;到晚上,夹江的雁塔,凤塔,通体荧光,而跨江的雁塔大桥及堤畔的华灯齐放,此时,水影灯辉,这里就成了光的世界.于是,增城又多了一个“增江公园”.
 
     从这里往前走不及两公里,新近又建了一座湿地公园.每天,增城的老人健身,一路小跑,来到了这里;双休日,孩子们蹬着矮矮的小单车,一路风光,拽着父母哥姐也来到了这里.这里成了增城人的又一别致的休闲区.可谁知,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湿地,杂草蔓生,秽水浸淫,虽有荔树千株,无奈年深月久,又疏于管理,一些树木早已枯死了,在通常情况下,就连它们的主人也是很少光顾的.惟其如此,它就成了雀鸟的栖身地,特别是一些鹳鹤,依水傍林,可渔可巢,更是结群联翅,活乐终日.
 
    就凭着这些,增城人发挥想象,在这里依形就势,设板道,建亭台,粗略勾画,一座林木蔼蔼,绿水依依,人禽相呼,风味别具的“鹤之洲湿地公园”就建成了.如今,人们来到这里,款步荫下,凭流观景,可竟日忘归.说公园,人们自然见过不少,但像如此之精巧,简括的构思,确为少见.那么,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呢?是变废为宝,是化腐为奇,是诗人的超妙,是画家的清绝,但说到底,还是表现一种精神,一种打扮人生,兢兢以求,不让一处陈秽挂体,建设最美生活的高远追求.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