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邱秋为弘扬革命传统,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他都乐当革命旧址的“讲解员”、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每逢清明、“六一”、“七一”、国庆等重大节庆日、“6·26”戒毒日,他都会去给青少年、学生、戒毒人员讲传统、颂党恩、话传承,每年这样的活动都要在10场次以上,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纪念碑前、学校校园里,都留下了邱秋的身影。 革命老区正果镇白面石村抗战时期的增(城)龙(门)博(罗)中心县委旧址,派潭镇小迳村解放战争时期的增(城)龙(门)县委旧址,经久失修,文物失散,为了把这两个旧址修复完善好,在增城市委、增城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邱秋会同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增城市文化局、增城市委党史办等单位,凝聚力量,整合资源,筹集近百万元,将两个旧址修缮一新. 如今,这两个旧址既是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础,又是红色旅游的新景点。派潭镇樟洞坑村与龙门县永汉镇洋陂村,都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是东三支活动的地方,两村间一条不足三米宽的崎岖山路相连,既不方便青少年和学生前往老区参观,接受传统教育,又阻碍了两村的发展,给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为打通这条路,邱秋日夜操劳,奔走呼号,在增城市委、增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筹集了380多万元,铺好一条长2.5公里、6米宽的水泥路。现在,每当人们前来红色旅游,瞻仰革命旧址时,都为邱秋这种真心弘扬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的行为所感动。 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充满爱心 提到邱秋,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大好人,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充满着爱心。事实的确如此:当看到一些青少年在戒毒所强制戒毒时,他很痛心;当知道一些孩子失学时,他很揪心;当遇到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有难事时,他很忧心;当接到一些经过资助的学生考上大学的消息时,他很开心; 当听到一些学生学有所成走上就业岗位时,他很放心。他十分关心、关爱青少年,心里装着、惦着青少年,十多年来,他倡导在关工委和离退休老干部中坚持开展“大手牵小手”、“结对帮扶献爱心”的扶困助学活动,帮扶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学校完善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累计筹集帮扶资金300多万元。 新塘中学离退休教师捐款6万多元,资助一批特困生,其中一名特困生考上了中山大学。他不仅积极联系和协调开展社会关爱助学,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做扶困助学表率。2007年,增城邱氏联谊会成立,他担任名誉会长,并提议设立邱氏助学基金,带头捐款12600元。从2007年至今,邱氏助学基金累计扶助金额64000多元,扶助特困大学生66名。 2012年,他将老家的两间祖屋捐赠出来,个人出资5000元进行全面修缮,办了一间“小草画室”活动场所,供本村青少年学生学书画,自己还经常邀请书画名家来书画室指导青少年学生。邱秋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把全身心的爱都倾注在关心、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