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荔乡荔枝兴衰史:增城荔枝美名扬 西园挂绿母树萌发新株

13-10-20 09:3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853| 评论: 0|来自: 《增城文史·第八辑》

摘要: 被誉为国宝的增城西园挂绿荔枝,已经有三四百年历史,由于它外观美(果身丰满秀丽,果肩龙头凤尾,果壳红中带绿)、果肉优(爽脆如梨、冰甜芬香,去壳怀之,三日不变),故博得中外食客和骚人墨客的赞誉与青睐。故事 ...



西园挂绿兴衰史

西园挂绿壮盛时期应是清朝,当时增城挂绿由母树繁殖出不少第二、三代,其中以荔城夏街槎岗塘坣一株质量最佳。但仍不能与母树相比。可以说,西园挂绿自始至终都是全县品质最佳、独一无二、著称于世,并被定为“贡品”的岭南荔枝之上品。但由于树龄长,明清乃至民国时都缺乏科技人员管理,日趋“老迈”。

在全盛时期,西园挂绿躯干上分东北、西、南三枝丫,树高四五米,枝繁叶茂,每年基本有挂果,大小年各异。清末民初,开始出现衰退。某年挂果颇丰,时任两广总督的岑春喧,要了估产可达40公斤的西丫,后派人从广州带来告示牌钉在树枝丫上,不久,西枝枯死,后来岑在其他枝丫摘取了几十斤作罢。

清末民初,西园挂绿母树逐渐转入衰老阶段。究其原因,是人为及战乱因素所致。一是过去各朝代政府虽有人管理,但都是一般的除草施肥看管,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指导,缺乏科学管理。二是抗日期间更是自生自灭,无人管理。其时,西园杂草丛生,挂绿母树置身于杂草丛中。

三是生长环境变差。继在光绪晚年一枝丫枯萎后,20世纪四十年代又一枝丫枯萎。新中国建国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西园挂绿。为了拯救垂危的挂绿母树,有关部门曾请苏联专家“诊治”,却采用以水泥灰浆堵树洞和封盖树头地面的错误做法,导致树势更弱。1961年春,县人民政府邀请广东省农业厅工程师罗敦涛施治,西园挂绿东南向分枝中下部长出了新梢,1964年长成小树冠。

但因地下水位未改变,根部吸收能力减弱,至1967年,依然黄化,小树冠萎缩。1970年,时在县革委会生产组工作的黄汝仁,与原农业局同事刘显荣察看挂绿母树后,当即督促降低濠沟水位,除草施肥。经细心管理,树头长出了部分表层细根,树势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可惜挂果很少。后来因环境未能改变,挂绿母树终难逃一劫,东北向枝丫最后也于1979年枯死。

西园挂绿母树萌发新株

西园挂绿东北向枝丫于1979年枯萎,随即在树头基部萌发新株。为保证西园挂绿的正常生长,增城市党政部门给力,科技人员努力,下大决心改变西园挂绿的生长环境,先后填平了塘沟,搬迁了挂绿园酒家,消除了积水和油烟废水废气,并开辟了“挂绿广场”,让挂绿母树有充足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使之得以休养生息。现在西园挂绿新株已有30多年树龄,长得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已成为著名景点,迎接四方宾客。

西园挂绿由于享誉四海、名扬五洲,因而许多人都想方设法取得种苗繁殖。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市从西园挂绿母树取枝培植出来的第二、三代,就有600多株。其中较好的第二代有72株,以荔城街夏街村槎岗塘坣一株及庆东村温山吓一株最佳。可惜第二代树也老态龙钟。可幸的是,在增城人民的关心、政府的重视和科技人员的努力培植改良下,第三、四代的挂绿定可接班,既振增城挂绿的声誉,又葆青春。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