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增城文联成立50周年纪:湛汝松的文学梦圆 为家乡文化拾贝

14-3-8 03:18|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215| 评论: 0|来自: 湛汝松

摘要: 手捧一张1964年3月14日增城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时文学组会员的合照,我半世纪走过的文学路弯弯曲曲浮现于眼前。那年春节后,时任县文化馆馆员的丁枫下乡新塘石下大队,在农村黑板报中读到我写的一篇散文诗。 ...


洋溢在书中的新塘味就是增城味、岭南味,也就是中国一种独特的乡土味。杨老还说,这本书定位合如其份,一定会受家乡人喜爱。果然,书在家乡上架后,本土人想读一读第一本以家乡名命的文艺书籍;外来工想通过这本书了解工作地的风土人情;大酒店想利用这本书宣传当地的文化底蕴,学校要选择其中一些篇章为乡土教材。

在一次赈灾义卖活动中,我把《品味新塘》拿到现场,认购非常踊跃。义购者有农民、外来工、教师、学生,还有退休的市领导和从新塘远道而来的居民。不到一小时,在书店收回的48本书便全部售罄。本来定价16元的书,义购最后一本高达1100元。我问购者为何出如此高价。

他答:第一是支援灾区;第二是新塘经济和文化居全市之首,他希望从书中探索新塘繁荣的奧秘。对!这是家给我带来的荣光。家乡让我圆了文学出书梦;家乡让我的书为支援灾区筹集了14450元善款。《品味新塘》的反响吿诉我,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人们渴望有抒写家乡的作品。贴近乡土,贴近生活,情感真挚,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会受群众欢迎。

文学的梦想呼唤着我。我要用有生之年,集中抒写更多以家乡为题材的篇章。初时以为可以作为文学梦句号的《品味新塘》,竟成了放飞梦想的新起点。家乡拾贝的文学之舟再次启航了。它从新塘镇出发,目标整个增城。我在南部南香山感受岁月的痕印,又到北部白水寨探索自然的奥秘。我为挂绿荔枝发源地四望岗抒写传奇,又为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搜集传说。

我品味坑背、瓜岭、南安、石屋等古村文化的意蕴,又欣赏西南、上邵、陂头、莲塘等村庄改造的风釆。我为一路荔枝一路诗的增城赞叹,也为中国牛仔服装之都新塘高歌。我追寻崔与之、陈大震、湛若水、陈恭尹等先贤的足迹,又挖掘龙舟、七夕、中秋、春节等民俗的內涵。我被鱼塘、荔枝、乌榄、二月艾、五月粽等荔乡风物的芳香所陶醉,更被勤劳、纯朴、真挚、友善的乡亲父老之热情而感动。

我到沙村寻找先贤陈大震的遗址,几位年过花甲的长者不但带我到当年先贤隐居的陈家林寻访石刻,还在深山沟里和我一起享受一顿亲手泡制的野炊;到派潭中新正果小楼等地的古村拾贝后,我与当地向导成了常来越往的朋友;一篇抒写陂头村的文章,如纽带般串起我与80多岁老支书的友情;一篇田心的记忆,使我成了田心村每年龙舟节的座上宾……

群众的帮助,使我毎到一处都会收获硕果;群众的热情,使我为所到的村庄都写下记忆的篇章。为了更好地宣传家乡,我开设了以《新塘拾贝》为名,以“收集民间彩贝,展示地方神韵”为宗旨的博客,把所写的文章放在网上。随着博客的点击率越来越高,群众在博客向我提供的寻访线索也越来越多。

群众的支持与鼓励成了我拾贝家乡,抒写家乡的动力,为我的文学之梦插上翅膀。著名作家、时任广州市民间文艺家主席的曾应枫从网上洌览到我的博客,建议我出版第二本散本集。于是,一本记录增城文化记忆,展示荔乡风情神韵,倾注作者对家乡爱恋之情的《荔乡拾贝》,在新塘镇政府和市文化局的帮助下于2009年秋与读者见面了。

料想不到的是,《荔乡拾贝》出版后,先后荣获广东省第四届民间文艺著作奖和中国散文学会等举办的“感动中华”征文奖。家乡和各地文艺爱好者通过报刊和网络为其发表评论、诗歌、书画40多篇(幅)。人们普遍认为,《荔乡拾贝》为荔乡留下一笔珍贵的记忆财富。家乡政府为此还给我嘉奖。抒写家乡的书,能得到社会和家乡的肯定,我感到十分欣慰。我放飞了的文学梦想,更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增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湛若水(甘泉)就是杰出的代表之一。荔乡拾贝过程中,我寻访过他一些遗迹,记录了他部分故事。但是,他们的足迹远远不止于增城。于是我的文学之舟,又向着寻觅甘泉之旅出发。增城是甘泉先生的故乡。尚书府遗址菊泉中学,若水墓所在地天蚕山,“怀核以归”培育尚书怀荔枝的四望岗,发动乡人修筑的墟大塘,有他题书的摩崖、祠堂……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