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增城概述 查看内容
新闻热点 增城概述 政务文宣 人物事迹 文学作品 吃喝玩乐 风土人情 千奇百怪 历史文化 观点社论 便民服务 商务情报

增城市新塘镇的详细情况介绍

10-11-3 19:4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722| 评论: 0

摘要: 新塘镇在增城市西南部。因驻地在宋代为东江一大河湾,后渐成河滩,明代在河滩上垒石围塘,石堤渐为圩集,故名新塘圩。民国27年 (1938)增城县治设于此。1950年称新塘镇,1955年改区。1958年成立新塘公社,1979年改镇, ...
二、新塘镇并镇后的运作情况

    镇级行政区域调整,实行南部资源的大整合,给新塘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并镇后,新塘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聚五镇之优势,成新塘之大器的发展计划。针对并镇后,存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工业规模不够大,骨干项目少,竞争力不够强;投资软环境不够理想,办事机制、服务水平还不令人满意;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尚存在不少差距,维护社会稳定难度不小等薄弱环节,制定新塘发展的计划和出台一套方便管理,有利于责任落实,方便群众办事的层级责任制,使并镇后新塘的各项工作能做到统筹开展,确保了新塘镇各项政策的连续性,做到干部、群众的思想情绪稳定,中心镇与原各镇的工作衔接比较好,做到了思想不乱,工作不断,作风不散,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3月份以来,在市委、市人大、市府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召开了党代会、人代会,完成党委、纪委、人大、政府的换届工作。按照市委部署,顺利完成了中层干部的竞岗考试,并根据“三定”方案规定的中层职位拟任职人员,进行了任职。党委根据竞岗成绩和才尽其用、用其所长的原则,对竞争上岗的中层干部全部作出有利于工作的合理安排,目前人员已全部到位。

     (一)并镇后的管理体制

    新塘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委、市府的部署积极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并镇后的管理办法和发展经济模式。目前新塘镇基本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办事、财政运作体系,明确了发展经济的模式,确保并镇后各项工作的开展。

    1、管理体制:为方便管理,较好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各有关部门、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方便广大群众办事,党委对原来五镇的管理实行分区管理责任制。党委总揽全局,在抓规划、抓大事、抓财政、抓统筹的前提下,按责、权、利实行管理量化。分三大片区管理,三大组团发展:新塘片区、永和宁西合为永和片区、仙村与沙埔合为仙村片区。除新塘片区外,另两大片区设永和、仙村两大管理区党总支,镇分派班子成员任党总支书记,调派部分班子成员组成管理机构,全权负责管理区的管理,从而保证并镇后各区域工作的高度统一。
 
2、实行层级管理制度:即党委政府对市委、市政府负责,下面管理区对镇党委负责,部门领导对分管领导负责。为体现责、权、利,镇赋予两大管理区相对独立的财政开支权。政府在保证管理区日常行政费用开支外,管理区重大项目开支必须由党委讨论决定。为统筹发展,镇财政管理体制按新塘、永和、仙村三大片区实行自收自支的财政分成体制3 : 7,其它规费按标准定额收缴到镇财政所,由镇统一划拨上市,市给镇分成后,镇级部分按3:7比例返还给管理区。

3、行政管理制度:为衔接好各管理区及方便群众办事,镇规定管理区的工作部门办事,凡有业务专业章的,其业务专用章下可对村,上可对市,直接对市的须送一份给镇相应的部门备案,没有业务专用章的由管理区主任签名后可直接盖章,要镇长签名加盖政府章的,由镇长签名或办理镇长委托书后由受委托人签名再盖章。
 
    4、工作制度:目前已制订党委或联席会议、政府领导工作例会、政府例会制度,确保工作及时研究、及时布置、及时落实。下一步,将对各部门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出台一些具体管理措施,如制定了安全防火工作责任制,在全镇工厂设立安全员管理制度,工厂安全管理员主要负责工厂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目前安全管理员通过考试,将委托上级专业部门对安全管理员进行培训,使安全管理员持证上岗。先在工厂较多的大敦村试点后,全镇推行。

       新塘镇还将逐步制订农村维稳及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出租屋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制度,对部门实行量化目标责任制,充分体现镇党委层级管理的思想。做到每件事有人管,每件工作有人抓,每件工作确保落实。新塘镇通过建立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考核干部,使各项工作依法依规,达到依法治镇。由于及早部署、及早策划、及早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使并镇后工作人心不乱,干部普遍精神面貌好,为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开了好局。
(三)新塘镇并镇后的经济发展工作

     新塘作为广州“东进”桥头堡,要抓住增城成为广州九大片区的良好契机,借助广州经济强劲发展的态势,挖掘自身潜力,以环境和产业谋划新塘的产业发展战略,打好“广州牌”、打响“新塘牌”,将新塘建设为广州东部新型经济产业带,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通过发展组团式工业,强化龙头产业带动,形成集群经济。大力发展新塘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制造业、牛仔休闲服装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大力扶持,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与此同时,大胆探索用“三化”解“三农”问题的新举措。通过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强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统筹城乡,逐步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区集中,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或专业户集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