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塘镇并镇后的中心镇工作:
新塘五镇合一后,形势非常好,发展机遇非常大。上级对大新塘的发展寄予深切的期望,党委对大新塘的发展也充满信心。五镇合一后,新塘面积有28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更大,经济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未来新塘发展的目标是要建设工商名城,要建设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要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新城区。因此,中心镇建设工作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抓住并镇的机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抓好发展定位。抓住广州“东进”战略的加快推进,新塘已成为广州市重点发展的片区,相关产业加速向新塘镇转移,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向新塘镇延伸的契机,用好用活巨大的广州优势,加快与广州的大规划、大交通、大产业、大市场、大文化、大教育等全方位对接,主动创造条件,共享广州资源,力争成为广州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的又一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广东新的投资热点和国际制造业转移的理想区域。以并镇为契机,全面整合资源,从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新城区的高度,逐步把新塘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富有特点、工商并举、集聚力强的工商名城,形成一个合理布局,能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发展格局。 二是抓好土地利用和产业的总体规划修编。前段时间,党代会和人代会对五镇合一的工作思路非常明确,就是要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对并镇后的土地作出规划修编,加大整合土地资源的力度,促进土地的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要聚五镇之优势,成新塘之大器,打好“广州牌”,打响“新塘牌”。具体要按照“两轴三定位三组团”展开布局,以广园快速路为主轴,发展新塘现代物流业;工业以荔新公路为主轴,广惠高速公路为两翼,拉开工业布局,突出特色,形成工业规模、集聚、促进工业集约经营;按东南部着重物流、工业、生态居住为主、中部工业为主、北部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定位。分新塘、永和、仙村三大组团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互补的经济区域。 三是以中心镇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按城市化建设的要求,以高起点建设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为重点拓展城区面积。重点规划和建设新沙路、环城路及永和片区与仙村片区之间东西走向的交通干道,尽快抓好广园东快速路和广惠高速公路与地方道路的连接,尽快完成新塘大道西段、永新大道新塘段、广府路、东洲大道的建设改造工程,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加速发展公路客货运业务,加快新塘新客货运站场的规划建设,全面开通新塘至省内各重点城市的客货运线路,快速拉动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尽快完善城市功能。按效益优先原则,集中有限资源,统筹资金抓好各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供水、供电、供气、公交等公用事业和市政设施,集中财力促进优质学校、医院诊所、行政办事机构、专业市场、商贸超市、文化娱乐等设施向城区集聚,促进农村周边产业、资金和劳动力向城区集中,提高城市化水平。切实加强城镇管理。建立健全城镇管理长效机制,促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商业功能布局,规范中心城区主干道商业经营行为。实施门前“三包”责任制,大力整治“脏、乱、差”,全面建设文明城市。 四是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农民安居工程和中心村建设。首先,要抓好规划报建工作,规范农民建房行为,严格控制零星建房,大力整治农村乱搭乱建现象,防止出现新的“五无”工程。其次,要以人为本,尽快解决农民建房出路,抓紧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农民安居工程,以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制订相关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进城就业安居。第二,要切实抓好中心村的规划和建设,防止发展越快乱得越快的恶性循环。要通过抓好试点,把农民安居工程和中心村建设成为环境美、配套好、管理严的居住社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注重塑造城镇品牌形象。今后新塘镇中心城区建筑物立面的规划控制要突出主格调,尤其是市政及公建项目,要讲求整体协调,突出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形成城市品牌。要着手规划新塘影剧院、新塘体育馆、新塘文化休闲广场等城市标志性建筑,认真策划东江沿岸景观大道等,全面提高新塘的城市品位。加强生态和环境建设,全面实施“青山绿地”工程。保护好现有的山林,城区和主干道要见缝插绿,形成大面积的城市绿肺。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抓紧建设新塘污水处理厂,重点整治东江和瓜岭涌的污染。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