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增城概述 查看内容
新闻热点 增城概述 政务文宣 人物事迹 文学作品 吃喝玩乐 风土人情 千奇百怪 历史文化 观点社论 便民服务 商务情报

三峡移民增城市十年历程:日耕岭南 夜思巴蜀 旧园几度梦回 他乡恍成故乡(2)

14-8-26 12:3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288| 评论: 0|来自: 南方都市报

摘要: 1993年,三峡工程实施移民搬迁。截至2008年6月底,三峡移民累计搬迁安置127万多人。其中,绝大部分移民采取就地后靠,原址整体向上迁移的方式。但截至2008年8月28日,也有16.6万人远离故土,迁往11个省市。其中247户 ...


他乡:学会流利粤语,娶了广东媳妇

都是农民,不是种地就是打工。可气候不一样,地也不一样。试了试,都失败了。村民们一合计,把地集体承包给一个江西人,种菜。开始每亩一年750元,这几年涨到了1100元。有的人被安排进工厂做工。但工资不高。语言不通,又没有技术,“相当煎熬”。王传银借钱买摩托,当拉客仔。有人进厂做了保安。会开车的,给人送货。

有机遇的,养起了猪。以前种桔子的,现在改种了龙眼。反正,总要生活下去。听不懂粤语,那就学。如今,向为安和何军不仅会说流利的粤语,还都娶了广东媳妇。迎亲摆酒,重庆的花轿改成了广州的花车,敲锣打鼓改成了放鞭炮。酒席上,男方一拨人,女方一拨人,口音天南地北,“但大家都很能喝酒。”

回乡:山路又斜又陡,李子枇杷更甜

陈迪新没了。他的骨灰在增城殡仪馆躺了8个月又17天。直到儿媳妇用90元钱买了个21寸的行李箱,把骨灰和衣物混在一起,踏上大巴车,在料峭多雾的冬日,回到故乡。十年,冯慈国回了11次故乡。万州有他75岁的老娘。老人也来过广州。可第二年,她就坐火车回去了。在广州生活的这一年,除了买菜,她几乎没离开过新田村这个住了19户移民的小村庄。老人呆不下去。

冯慈国的儿子冯程佳到广州的时候才2岁。回万州探亲。山路又斜又陡,没走多久,他就嚷嚷腿酸。长江船鸣,总引得他侧耳倾听。向为安也回过老家。每次回广州,都会带回特产:棉绸衣裤、做菜用的花椒,还有老家的李子和枇杷。因为,比广州的甜……

家乡:爱打广东麻将,广州已是故乡

十年后,广州也是故乡。罗海不想回老家了。因为在哪都一样,在哪生活都是要过的。在广州,找工作的机会比老家还是多。他在黄埔港找了一份新工作,正在跟师傅学习开叉车。户口早迁到了广州。家里也说着不同的方言。手机里,都存着几首钟爱的粤语歌。仍爱吃辣椒,但也学会了喝凉茶下火。小孩子们最熟悉的是龙眼,而不再是桔子。

新房子都建好了。村后的篮球场也已修完。冯慈国学会了打广东麻将。村里人聚在一起就喜欢打广东麻将。因为广东麻将打得小,不像四川麻将会“加番”。反正是消磨时间,打那么大干什么?挣钱都没有挣那么多。他们说,说日子很好那不现实,但过得也不差。至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生活在向前走。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