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清末明初赖际熙从增城增江到香港的国学研修路 终生致力于传播客家文化

14-9-5 20:5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002| 评论: 0|来自: 增城社区报

摘要: 太史第,一座坐落在增城市增江街光辉村湖塘埔的百年岭南建筑物,本来在增江这个古迹遍地的地方,它的存在原应稀松平常,但它却因为一个人而声名鹊起,这个人就是赖际熙。赖际熙,字焕文,号荔坨,增江街光辉村人,在 ...


客从何处来?赖际熙在香港的那些年

晚清文人如此之多,为何历史单单记住了赖际熙?和其他晚清文人不同,赖际熙一生致力于复兴华夏国学,并且将其在香港发扬光大,建树不少的文教功绩。1912年,时年47岁的赖际熙遭逢政治上的滑铁卢,无奈之下,他举家迁至香港,开始自己人生的第二春。“高祖父之后一直在香港,所以对香港的贡献比较大”。

赖承宇说,来到香港第二年,赖际熙就被聘为香港大学中文总教习兼教授,随后参与策划创建香港大学中文系。在香港大学执教二十余年,任中文系首任系主任长达八年之久,无论是在筹办课程、经费、编写教材还是在教师队伍的组建、中文图书馆的建立等方面,赖际熙都为港大中文系的建立以及之后文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身负前清翰林的功名,赖际熙对国学研究十分重视。为倡导国学,在香港各界及海外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在民国十二年(1923),赖际熙创建学海书楼。“平时除了在港大中文系教学,高祖父还会亲自担任学海书楼的讲座,免费讲学,大受赞誉”,赖承宇说。赖际熙致力于保存古籍,发扬国粹的行为让赖承宇佩服不已。在之后的战争年代,赖际熙始终秉持“宏振斯文,宜聚书讲学”的志愿。

而他真正让人敬仰的不单这条,还有他为香港图书业的振兴和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据了解,赖际熙在港的日子,无一日不为香港学海书楼筹集图书,丰富馆藏。而据目前统计,经过赖际熙努力下的学海书楼藏书1900多种,共计36000多册,这些日积月累下来的古籍至今仍完整保存着,见证着赖际熙为学海书楼做出的丰功伟绩。

我是客家人,我的根在增江

除了在香港振兴国学,赖承宇还满脸骄傲的告诉记者,“身为客家人的高祖父一生还致力于传播客家文化”。在香港的日子,赖际熙广泛联系海内外客家人,创办了客家人组织——香港崇正总会,成为传播客家学的一个基地,而赖际熙自己也成为了客家学的奠基人之一。

“1921年香港崇正总会建立后,高祖父被推举为会长。之后在总会里主持事务长达十年,为总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赖承宇对自己高祖父在客家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如数家珍。九十多年来,香港崇正总会始终秉承赖际熙等创始人的遗训,以“崇尚正义”为宗旨,大力弘扬客家精神,使客家学成为当代显学。

从贫穷秀才到钦点翰林,从前清文儒到港大中文系主任,学海书楼创始人,崇正总会会长。一路走来,赖际熙有着多个不同的身份,但无论背负着怎么的功名,在赖际熙内心深处,真正令他感到骄傲,自豪的身份是增城人。尽管在动荡时代,赖际熙难以顺利回归故里,但叶落归根是他毕生的心愿。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以广州市增城区赖际熙为首的客籍精英首倡成
  • 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光明小学教师单洁丽 用
  • 增城有段古:西罗乡成立了广州首个中国共产
  • 广州市增城区抗日游击武装:广东人民抗日游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