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90年代增城市永和镇经济区的筹建过程

10-11-6 14:5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299| 评论: 0

摘要: 根据老人"王廷立和张家安"回忆其在20世纪90年代,在增城市筹建永和镇经济开发区的工作回忆,让我们可以间接了解到那个蓬勃发展的年代,当时增城人的思想面貌和经济发展情况!没有当时增城市领导的艰苦争取和筹建, ...
拍板建设永和隧道

        永和区远离西区,与东区被刘村大山相阻隔。从西区进入永和区,经广深公路、新塘镇、永和镇,交通极为不便,投资环境欠佳,永和区形象大打折扣。1994年7月,原来从事过规划工作的张家安同志凭借筹建东区、永和区的经验提出了在刘村大山建设隧道的构想,得到管委会领导李东云、王廷立以及筹建办的肯定。随后李东云、王廷立、张家安会同刘村村委干部,冒着40度高温酷热天气,手持拐杖,披荆斩棘,多次登上刘村大山实地勘察,提出永和斗塘穿越刘村大山到东区洋城岗的隧道方案。于是,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开始了。8月,李东云同志亲自组织与韩国建荣集团进行了两轮商业谈判,并签署备忘录。由建荣集团全额出资建设永和隧道及其相关道路工程,永和经济区以商住用地补偿建荣集团的全部投资。开创了尝试利用外资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的先河。  
  

          1994年9月,王廷立、苏清洪、张家安赴武汉,正式委托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承担永和隧道及连接道路工程的勘察设计任务。10月,审定了永和隧道初步设计方案,该方案从长远考虑,还预留了第二隧道的位置。1995年1月,管委会批准永和隧道设计方案,确定永和隧道全长932米,隧道出口连接道路3740米。同年4月17日,黄龙云同志亲自主持办公会议,研究永和隧道开工建设问题。第二天,广州市政府批准了永和隧道开工的报告。随后,施工单位水利电力部第十四工程局和监理单位进场施工。永和隧道从构思到实施仅用了10个月时间,体现了开发区人开拓进取的气概和超前的发展意识。永和隧道的贯通,使永和经济区与西区的距离缩短了10公里,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永和区与东区、西区连成一体并依托母区的战略。从此,永和区的开发建设发生了重大转折,美国桂格、瑞士雀巢、中国台湾旺旺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落户永和区。

靠少量开办费和征地费起家

         1993年9月8日,永和经济区筹建办进驻永和镇,租用了永和旧税所两层办公楼,采取“五边同步”(即边征地、边规划、边筹集资金、边建设基础设施、边引进项目)的办法,全面推进永和经济区筹建工作。当时,管委会只给筹建办30万元开办费,面包车一辆,首期征地费 500万元。在人员少、工作量大、融资困难的艰苦环境下,筹建办人员发挥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使融资工作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 新区开发之初,正遇到开发区国投公司的重大投资失误,债权收不回,债主上门追本息,甚至入禀法院申请查封我区公务车辆。开发区财政要安排近10亿元资金偿还其应急债务,新区开发资金难以承担。永和区开发建设起步资金,仅征地款一项就达3亿多元,其他基础设施配套费高达6亿多元。永和区筹建班子依靠政府、合作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面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打开发展的新局面。 
 
         永和区把税收的30%返还给增城市(镇)政府,获得了当地政府降低征地费(含补地价等管理费)的优惠,征地费与一山之隔的东区比较,仅是东区的1/4(即4万元/亩与16万元/亩之别)。开发区长远让利,增城县近期让利,从而减轻我区资金压力,使开发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管委会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授权区国资公司担保,永和总公司向国内外银行(财务公司)借贷;区国投公司亦出面联系三角洲及广州地区的富裕企业为新区融资;又动员当地群众将征地款存入经济社,反借给永和区等办法,先后共筹集资金8亿多元用于配套设施建设。

基建施工单位带资建设工程

          为降低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永和区采取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广泛寻找合作伙伴,搭顺风车等办法顺势而上。例如,永和区与广汕公路连接道路近6公里长,当王廷立同志获悉市政府将出资2000万扶持岭头疗养院修建4公里的水泥路,我区研究后放慢了该道路的建设。同时,对余下的2公里道路争取了市公路局30万元/公里的补贴以及减免路基征地费共计200多万元。又如,永和区的供水问题,也争取到永和镇政府的支持,先建水星5000立方自来水厂,再参股建设新和水厂,从而少向永和镇缴交3000万元的市政配套费。再如,原本增城县征收公路建设费3000元/亩,此项费用共计6000万元,经过筹建办的努力,争取到全部免交。随着开发区财政的好转,主力资金出击,使永和区的开发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