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增城市何仙姑种菜心的传说:用寒冷与温热交替来给予锻炼

15-3-2 03:15|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151| 评论: 0|原作者: 陈金志

摘要: 这次采访是我在20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增城县委新闻秘书时经历的事。记得那时我骑自行车下乡到小楼仙桂村何仙姑故里,进村前在附近田间看到一位放牛的老伯,在淡淡的冬日阳光下,边牧牛边拿着一本书低声吟唱,十分悠闲 ...
这次采访是我在20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增城县委新闻秘书时经历的事。记得那时我骑自行车下乡到小楼仙桂村何仙姑故里,进村前在附近田间看到一位放牛的老伯,在淡淡的冬日阳光下,边牧牛边拿着一本书低声吟唱,十分悠闲雅致。远处的群山,近处大片的菜田及老人牧牛读书的景象,真是仙境啊。

我轻轻地走近老人,向老人家问好。老人放下手中的书,抬头看看我,友好地答“好”。老人打量了我一阵,觉得我像个书生,谈兴逐渐浓起来。老人年约七十,一头浓密的银发,耳聪目明,腰板挺直,精神饱满。老人手拿一本《唐诗》,正吟颂着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我即恭敬地问:“老人家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干部吧?”老人答:“不,是历尽苦难的教书匠!”

原来是落叶归根的老教头。在他略述辛酸往事之后,我把话题转到有关何仙姑的故事上,我问:“老先生身在何仙姑故里,一定听说过不少关于何仙姑的传说吧?”老人望了望我,风趣地说:“看你大概是个文人啰,有关何仙姑的传说,如仙姑成仙、点化挂绿、造相思桥、屋顶仙桃等等都被你们写烂了,还有什么呀?……

不过,我听过一个何仙姑种菜心的传说,你们可能还不知……”在我的恳求下,老教头讲述了下面的传说:话说何仙姑在点化挂绿荔枝之后,又一次回乡探望故里。时值隆冬,冷风阵阵,小楼仙桂村外,一块块农田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蔬菜,菜中尤以菜心品种居多,菜心中又有多个品类,有肥大的有瘦削的,有圆叶的有尖叶的,有高大婆娑的有矮白嫩的,有菜花顶露的有花包在叶丝中的,不能尽数,真是“菜多眼乱”。

何仙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故里百物丰盈,美丽富饶,真不枉此处生我。但她对各类菜心几已尝遍,味道为何,心知肚明,品类虽多,味佳而获人们喜爱者少之又少,多数品种均难作上品被端上宴桌,不被重视,大量被用来喂猪鸡鹅鸭,在城乡市场也缺少席位。何仙姑是个爱乡爱民之仙,家乡如此丰盛之产品,竟被鄙贱对待,她深感可惜和不安。

她望着大片农田上绿油油的菜心,决心点化培育好一个品种,使之既高产质靓,又成为人们钟爱的佳品,以报答扶助乡亲。此时,正是菜心成熟季节,她巡视菜田,各类菜心在寒风中抖动,犹如向她点头抬手,献媚邀尝,其中有一种菜心,高如小树,粗茎宽叶,心静如水,只顾默默地吮吸着土地的营养和宝贵的阳光朝露,开枝散叶,孕育着珍爱的心花;

它并不张扬,棵与棵之间相扶相助,密密实实,形成一排一排的叶墙,为低矮的另类品种遮挡风寒。何仙姑选中这个高大壮实的品种,给予悉心栽培。于是她托梦给一个菜农,另辟一地,在单独一个干涸的池塘上专门种植这种菜心。她对它既施以法术和功法,又在阳光雨露上给予优惠照顾,用寒冷与温热交替给予锻炼;

在菜农的积极努力配合下,经历多年,使该品种逐渐脱胎换骨,日臻完美,不但大棵高产,而且质软香甜,口感极佳,成为人尝人爱出类拔萃的蔬菜珍品。因为这个菜心品种是在一个特殊的干池塘里培育出来的,所以最初人们叫它“池菜心”,又因为它生长时间稍长,较迟成熟上市,人们又叫它“迟菜心”。人们说,“池”也好,“迟”也好,都包含着何仙姑的一颗爱乡爱民之心!

采访后,我并没有把这个传说写成稿件,是何原因,现已记不清了。我想,即使在三十余年前见诸报端,也只不过是一个小花絮,不会有何影响,因为当时迟菜心像未遇唐皇的杨玉环,“长在深闺人未识”,仍然被人们“薄待”。斗转星移,中华崛起,国强民康,人们逐渐追求健康美食,近年来“迟菜心”才崭露头角,并迅速成为“舌尖上的明星”;

不少人异乎寻常地喜欢它,品尝它,赞美它,终于荣登大雅之堂,通过物流,它“走京串沪”,赴港澳台,涉足东南亚,远渡欧美加,赞赏它的美诗美文频现,煞是热闹。笔者遂想起这件往事,翻找出尘封许久的采访笔记本,整理出来,以供同好,讨莞尔一笑,也算对爱乡爱民的何仙姑还个心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