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增城概述 查看内容
新闻热点 增城概述 政务文宣 人物事迹 文学作品 吃喝玩乐 风土人情 千奇百怪 历史文化 观点社论 便民服务 商务情报

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山水文化和仁智教育”特色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16-8-1 15:3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938| 评论: 0|来自: 派潭镇中心小学

摘要: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的山水,山有精魂,水有灵性。由“排潭”谐音演变而来的“派潭”称谓,就暗示着该地山高林密,湍流成潭,伐木放排,劳作热火。史载北宋初期即依南昆山麓傍涧谷河流而建圩,此后,从化、龙门和增城 ...


二路是校园内由前首递升至后园的两条主道,正中央的主干道,舒展流畅,步步向上,命名为立仁路,以引导学生立德进取;左侧的主道曲径通幽,移步换景,命名为求知路,激励学生奋发学习。三苑分别是兰馨书苑、乐艺苑和育美苑。兰馨书苑作为一处读书长廊,以兰花装饰出兰墙并配以有关兰花的知识介绍,所营造的优雅品位和书香氛围,让学生静心阅读,修养品性。

乐艺苑以石墩及其它建筑材料装饰成一处棋艺场所,让学生在合适的时间里来此奕棋长智,以奕交友。育美苑是一处师生书画作品展示处,布置有经典故事的雕塑及相关装饰,展示栏则是作为不定期的师生书画作品发表平台,既是促进学生才艺发展的基地,也是一处校园文化装点。

四景是秀美广场、仁智山水、梅岭亭和七彩墙。秀美广场是平时师生集会和开展重大活动的地方,冠以“秀美”是引导学生修炼美和表现美;仁智山水,是借一处景观塑造并表现校园特色意旨;将一处休闲亭命名为梅岭亭,是寄寓派潭古名“梅都”;七彩墙,为装饰一处斜坡种植各种植物,呈现多彩花卉,又成为学生植物学习场所。

五楼则是将教学楼及师生饭堂分别命名为兴贤楼、求真楼、向善楼、尚美楼和幸福楼。五个命名,兴贤是对本校历史的追溯,本校在办校历史上曾一度称为“兴贤两等小学”;求真、向善、尚美则是本校办学的追求,幸福表明孩子们在校学习生活的状态。校园“物象”和“意象”的营建,借物命名,或直书理念,或突显文韵,或借景说话,以期对学生传达教诲,耳濡目染,春风化雨。

三、规划特色课程

特色学校建设的具体工作最后都将落在教育教学的重心工作——即“课程”的实施及活动“项目”的开展方面,表述为“课程结构化”与“项目个性化”的另两项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课程结构化”是实施特色教育的规划系统,“项目个性化”是具体推进特色教育的独到内容,两者以“前规划,后实施”的关系共同推进具体工作。

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的“仁智教育课程体系”,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及以“培育厚重如山、灵动如水的现代公民”为课程目标。在鲜明而确当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引领下,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班子、教师花费了较长时间和较多精力考察、研究,并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提升”过程,形成了目前的课程体系内容:

1、国家课程: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品德与生活/社会;2、地方课程:乡土美术、乡土音乐、综合实践;3、校本课程:(1)拓展课程:《可爱的派潭,我的家》、《周游派潭》、《仁智少年》;(2)活动课程:德育大讲堂、德育主题教育月、少先队活动、艺术社团;(3)环境课程:文化长廊、理念厅、秀美广场、仁智山水、梅岭亭;(4)社会综合实践:志愿者活动、慰问活动、环保宣传;

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三个板块的关系处理上,我们考虑和做法是,国家课程是主版,是基础,是重心;地方课程是补充;校本课程是特色打造的倚重内容。在教育教学的推进及时间、精力的花费上,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保证优质足量完成国家课程任务;适当增设有需要的地方课程;做足做活彰显特色的校本课程。

作为国家课程的基础课程,是保证学生知识积累、发展成才基础性、根本性的内容,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常规工作重心也是落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上。就此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在教师培训提升、教科研的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历年来持续性开展系列举措,也不断取得有效成绩。比如,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制定了“三年(2013—2016年)质量立校改进计划”,从更新理念、优化制度、教学科研、立足课堂、提升质量等方面推进教学工作,取得了实质成效。

比如,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开展过“培养农村小学生写个性作文研究”课题,形成的论文和案例超过三十篇,促进了学生作文质的提高。还开展过“提高音乐教学效益的研究”的课题,教师撰写的论文及教学设计近四十篇,极大地促进了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在优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本着特色教育和素质教育目标,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活跃教与学的氛围及提升教与学的效果,来规划校本课程。

2008年4月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以研究课题确立了最早的校本课程《可爱的派潭,我的家》,分设“派潭风光与特产”、“派潭环境与美食”和“派潭文化与名胜”三个分册分别供不同年级学生使用。课程以体验性、探究性及活动性方式让孩子们认识、感受家乡的出产、胜景和文化。随着派潭镇成为省内很有影响力的旅游胜地后,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针对旅游需要编写了英语校本教材《周游派潭》,该课程以本地旅游_行迹为线索,让学生以小导游身份介绍景点和美食、讲述景点故事,等。

《仁智少年》则是针对特色主旨开发的更为系统和完备校本课程,设立三个分册供不同年级学生使用。其一,“立仁篇”,主题领域为校园礼仪、家庭礼节、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等;其二,“求智篇”,主题领域是挖掘与继承派潭传统文化智慧、探寻当代派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路、探寻生活智慧和探究理财智慧等;

其三,“乐善篇”,主题领域是探访身边好人好事、学习志愿服务、关心留守儿童及关爱空巢老人的晚年幸福,等。就项目主题、项目活动来说,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共有四类,其中的“活动课程”和“社会综合实践”本身就是;“环境课程”作为一个个项目主题,可以开展多种项目活动;拓展课程虽以“教本”体现,但其学习方式的体验性、探究性及活动性,充分体现了项目的活动性。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 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水龙村的张武章和姚小慧
  • 不只是牛仔服装名镇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自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