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翼王石达开是增城市派潭镇河大塘村人的考究

11-3-14 17:0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700| 评论: 0

摘要: 众所周知,史书及辞典均载明:石达开,太平天国翼王,广西贵县人。但是,在我们增城,早在上世纪初,就有“石达开是派潭河大塘村人”的说法。石达开是增城人,究竟有没有根据?1980年,增城县人民政府筹备修编《增城 ...
(二)文献资料。

①由英国剑桥大学摄来的太平天国史料影相本中有“贼头目姓名籍贯单”,其中有:“石达开,伪丞相右翼公,面黑,长颈,微鬚,增城县人。此人三十九岁,粗通文墨,贼中伪示伪檄,皆出其手”。

②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院藏抄本中有“计开名职”:“石达开封丞相右翼公,增城县人,年方二十九岁。”

③国内文献有清朝的《粤匪杂録钞本》,其中“计开名目”有:“石达开,三十九岁,面黑,微鬚,广东增城人,封右翼公。”

④清廷发布的通缉令,亦有“石达开增城人”的说明(见太平天国史料,图书馆可查)。
   
根据以上资料,吴滔认为:①说石达开原籍增城县是有根据的,特别是清廷的“粤匪杂録”和“通缉令”等,都是清代官方文书,是经过反复审核清楚后才向全国公布的。

②石达开幼年从河大塘随亲属入广西谋生这一传说也是有根据的。据广西方面资料,石先到贵平,后到贵县落籍,被人收为养子,长大于贵县,读书、起义亦在贵县。《贵县志》说石达开是外来人。所谓来人,就是外来的客家人,不是土生土长、祖祖辈辈在贵县的人。

③咸丰年间,广东天地会在太平天国起义号召下,何六起义于东莞,到增城时有众三万余,乡村各处附义的很多,河大塘村是在同时期起义的。当时在土名叫哈乸寨(又名贼马寨)的地方扎营竖旗,称为三点红头军,后遭两广总督叶名琛部弹压。河大塘村历代族老将这段历史传于子孙,很多村民都能道其事。所以,传石达开起义后曾托人带信回原籍河大塘,号召村民响应,这是有关系的。
   
二、原县志办所集资料及整理资料人的看法
   
(一)史籍所载。记载石达开是增城人的史料有三:一是《太平天国史料》(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编,1950年11月版),内有摘自王重民先生摄制英国剑桥大学所藏抄本的影印本“清方文件”中的“探报”,内载:“石达开,面黑微鬚,增城人。”(“清方文件”原编号为f72)。二是罗尔纲著《太平天国史辨伪集》引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本的长白清口供:“石达开,封丞相右翼公,增城县人,年方二十九岁”(原书第44页)。三是清方悬捕告示(即通缉令)中有:“石达开广西贵县人,原籍增城人。”(悬捕告示载于《太平天国史料》一书,省、广州市图书馆均有藏)。
   
(二)族谱所记。河大塘村石氏族谱在“文化大革命”时已失,但该村耆老、管理过族谱的石苟群和石城,都能回忆族谱之大概。据他们说:石达开乳名岗顶,生父石文辉,祖父石光日,曾祖父石惠贤。先祖由福建迁居广东嘉应州兴宁县黄陂竹园围,居至九世,明亡。九世祖石建州原为明朝官吏,为避清祸,举家徙避他乡,先后于惠州府、广州邻近及增城小楼居住,故十世祖石奎三个儿子均按出生地分别取名惠贤、广贤、相贤(因增城的增江又名相江)。此后又由九世祖石建州领着三代人迁至梅都(今派潭镇)河大塘开基。石达开及其祖父、父亲均出生于河大塘。
   
(三)几种传说。1983年增城县志办有关人员到河大塘调查,与村干部及当年已78岁的石苟群、60岁的石城等父老座谈,根据他们反映的传说综合为以下几个要点:

①石达开出身于贫苦家庭,幼年时父母双亡,由婶母抚养,后来跟人学补锅,穿州过县,某年在广西贵县一姓石的村庄一间私塾旁边开炉时,他每天都能听到学子们的读书声,久而久之竟能背诵学子所学课文,一姓石的财主见其聪明,便招为养子,在当地入学,后来中了秀才、举人……。

②石达开的父亲原来嗜赌,曾多次被家人赶逐,后来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去广西。因九世祖石建州的一个侄子(石寒妹),早年迁去广西,听说生活不错,所以去投靠广西的亲族。

③石达开在金田起义后,曾派人带信回来,通知乡人迅速起义响应。于是河大塘一带乡民在贼马寨(又名铁马寨、蛤蟆寨)举旗造反。贼马寨就在河大塘村附近,村民举旗起义是农民起义军将领何六率军攻增城时。④太平天国义军失败后,清兵屠杀石氏族人,株连甚广,连早年已从河大塘迁至10多里外的梅都石屋村人亦被追杀,村人全都躲藏于山上不敢回村,后来由官绅石火星(第十四世,与石达开同辈)用巨款以捐军饷名义行贿两广总督叶名琛,事方宁息,而叶名琛还亲笔题“功崇秩耀”四字,制一匾授予石火星,后悬于梅都石屋村祠堂门额上。此匾“文化大革命”前仍在,后不知去向。
   
(四)查访见闻。

①石达开出生地是河大塘下仓岭,原屋宇已被清兵烧毁,夷为平地,但断砖瓦砾与墙脚仍存。

②清廷派人到河大塘挖祖坟时,卜占司先勘察村周围的山坟,最后断定村前不远的寒婆炙火笼一山的十世祖石奎啸原配何氏(即石达开的高曾母)墓“作怪”,便把坟墓挖毁,还在墓穴上面压上一块刻有“圣旨”二字的大石板,又在山梁中段挖两道坑和两口井,并打下几根木桩,说这是“压龙口、断龙筋,绝后患”云。何氏墓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咸丰年间被毁后过了三十多年,于光绪十六年(1890)才重建,重建之墓今尚在。在山梁上断龙筋时所挖之坑道及井,其痕迹仍依稀可见。
   
根据以上资料,当时(1984~1988年)县志办参与调查的人员均认为,太平天国起义距今只有一百多年,历史不很久远。石氏村民遭害,从十三四世起代代相传,至今不过五六代人,这样刻骨铭心的惨剧,他们是不会忘记的,其传说基本上是可信的。至于石达开是增城人这一事实,则是在有关史料中已载明而不容置疑。关于石达开祖坟被毁事传说也是可信的。因封建统治者恐其统治地位的覆灭,对造反者“诛九族、毁祖坟”,都是惯用的手段,当时两广总督叶名琛曾亲示“饬属密访孽种坟墓现在何处,尽行掘发”,况且河大塘火笼山山脊(龙脉)被挖坑道之痕迹尚存,被毁之墓又于光绪十六年重建,这些都说明该历史事件是真实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