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缅怀增城市的历史活词典赖邓家前辈

11-4-7 10:5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002| 评论: 0|原作者: 杨多纯|来自: 赖卫阳

摘要: 增城历史的探究者,赖邓家老前辈已经在2010年5月离开我们了,2010年的市文艺家协会年会,本人还有一事相求问访,遗憾的是再也看不到赖老前辈了,赖老的西去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怀念,是我们增城文艺界的一大损失和缺憾。 ...
增城历史的探究者,赖邓家老前辈已经在2010年5月离开我们了,2010年的市文艺家协会年会,本人还有一事相求问访,遗憾的是再也看不到赖老前辈了,赖老的西去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怀念,是我们增城文艺界的一大损失和缺憾。

与赖邓家先生认识已有二十多年,第一次认识他应该是在1987年我调到增江区公所党政办搞文字工作,一个身材结实皮肤黝黑,经常拿个黑色公文包,徒步穿梭于县政府与增江区的身影使我产生了好奇,问问同事方才知道他就是刚从增江区公所调往县国土局的文字爱好者——赖邓家先生。成为“好友”则是近年的事。赖前辈的名字认识了,人也“熟”了,书报刊上的名字就更熟了,他笔下的增城历史慢慢地吸引了我,我从此更爱增城,敬仰这位增城历史名人趣事的探究者。

赖邓家出生于1931年,1950年在村里当文书,后来读师范,当过教师、校长。还先后在公社、国土局从事行政工作直至退休。赖前辈有好几个头衔:省地方志学会会员、广州市地名学研究会理事、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等。但在单位,直至他退休,仍没有正式职称和职位。对此他很无奈却又不后悔,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收集、整理地方历史文化资料上了。

近年来己出版的著作有:《增城县地名志》、《增城县军事志》、《涉增名人寻迹录》、《增城荔枝集》、《胡庭兰中解元》等,最近己完成两部长篇章回故事《何仙姑传》和《牛仔佛传说》。还有大量发表在省市报刊上的文章,内容大都是增城的历史、文化、人物、胜景、典故。

赖前辈写了那么多文章出了那么多厚厚的书,没有见过他的人会以为是个风流倜傥的斯文人。其实他仍然是五十年代初那个乡村文书的形象,脸给阳光晒得黧黑,平头短发给岁月染成花白,一件衬衣从没楔进过裤带里,脚上穿一双旧凉鞋;说话也像乡村小干部跟领导汇报工作,满嘴都是方言土语。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他写的东西太通俗化。赖前辈不象当今许多小资作家那般善于渲泄风花雪月的个人情感,他写出史诗般的思想和文采,令人钦佩和遐想。

他从苦难的岁月走来,思维和情感早己磨砺得粗糙如石。历史如烟,散尽了多少文明的碎片,许多人视而不见,而赖前辈却回过头去,一片一片地寻觅和收集。为此他走遍增城每个乡村角落,采访过千万个熟悉或陌生的村夫野妇,还要去各地图书馆和档案馆寻找和翻阅浩如烟海的史书和资料。增城的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极其薄弱,赖前辈就像一位孤独的荷锄老农,在这片贫瘠的一方土壤上辛勤耕耘,没有繁花硕果,只有寥寥几把粗粮,但总比长出一片荒草好得多。

我尊重那些在各个行业上作出重大现实贡献的人们,但我更尊重像赖前辈那样默默无闻地自觉肩负了一种无形社会责任的人。赖前辈成了一部地方历史活词典。这两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接到上级的通知,要收集整理一本《增城民间故书全书·县卷本》我作为民间协会的一员,需要很多有关历史材料时都会约赖前辈饮早茶,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把手抄材料或复印件交给我们。

2009年冬天,他身体不好,还拿来一叠手稿,说是增城最出名的山在镇龙,镇龙已归广州萝岗区了,现在我们增城只有一个名山在腊布村要我整理,留给后人。在谈到增城的每个村镇,街、巷、池塘、古树、老屋、祠堂、碉楼、私塾、石碑……每一样东西他都能讲出来龙去脉,每一样东西都能引出一串人物、一串故事。

赖前辈拥有那么丰盛的知识才富却没能让自己成为物质上的富者。这种最累的特殊劳作什么时候也能当作生产力给予尊重并实施实质性扶持呢?愿人们能从赖前辈的一生清廉事迹中去思考与学习。上个月在报上看到赖前辈与世长辞了,心中一阵酸痛,想着这位为增城地方文化默默贡献的前辈,肃穆默哀。赖老前辈我们怀念您,您永远在我的心中。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