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3日,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三核”“三广州”,赋予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新广州”全新战略定位。7月26日,区委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东部中心为主抓手,推动十大领域奋勇争先,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增城新篇章。摊开增城交通建设的蓝图,一条条交通大动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串联起城市与乡村;一座座桥梁和隧道,穿山越岭、跨江而过,在大地上挺起脊梁;一座座车站,拔地而起、车水马龙,彰显着生机与活力;一趟趟列车,穿境而过、驶向远方,承载着梦想和希望…… 增城作为东部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北部端点,广深港、广珠澳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当前,增城乘着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东风,把握国家、省、市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的发展机遇,打造为广州东部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积极承接湾区东西两岸科技创新走廊高能要素。 区内拥有新塘站、增城站、增城西站三大交通枢纽,已开通或已落实规划有4条国铁、4条地铁、3条城际、6条高速公路,30分钟可达广州中心城区,40分钟交通圈内坐拥广州、深圳两大空港和黄埔、新沙两大海港资源,1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通过增城的铁路客运站,交通路网可连接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地区。如今,增城呈现出大道通衢、铁龙交织的交通盛景。 起于交通,而不止于交通,增城要把“东部枢纽”的通达优势,转化为“东部中心”的集聚优势,打造引领大湾区、联动长三角和京津冀、面向海内外的广州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落地,增城以服务民生为宗旨,推动交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骨架高速公路网持续扩展,多个重点项目相继建成通车,纵横连接,交通“大动脉”四通八达。 截至目前,增城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75.338公里,一级公路通车总里程跃居全市第一,等级公路密度率全市领先。其中,高快速路里程205公里,路网密度由0.06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0.13公里/平方公里,主干路里程增加48公里,路网密度由0.27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0.3公里/平方公里,路网结构不断优化。 (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建设现场) 高速路网与周边城市无缝对接,实现全域10分钟上高速 “每到周末,我们一家三口都会乘坐地铁,到广州植物园、中山纪念堂等地游玩、逛街,品尝广州地道美食。”荔湖街市民陈致远告诉记者,增城广场站就在他家楼下,出了家门就是地铁站。现在,他们一家更乐意到广州塔、中山纪念堂、广东省博物馆、白云山等景点参观,增长见识。近年来,增城不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越来越便利的出行,越来越完善的服务,市民群众于细节之处感知出行体验日益改善,城市品质亦不断提升。 广州地铁13号线增城段设沙村站、白江站、新塘站、官湖站、新沙站共5个车站及官湖1个车辆段,首期线路已于2017年12月28日通车运营,全线计划于2024年通车运营。目前新沙至黄埔区鱼珠街用时约45分钟,全线开通后用时约35分钟。而地铁21号线起自天河员村站,终点站增城广场,其中增城段长度约23.2公里。地铁13号线、21号线呈东西走向地铁线路,实现越秀、天河、黄埔、增城等区的高效互联,其定位为高运量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高效满足广州中心区域与东部发展区域的交通需求,增城将真正融入广州市“半小时生活圈”。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认为,增城最重要的优势在于“黄金区位”——既是广州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连接点,又是广州“东进”与科创走廊复合交叠点,能够作为广州东部新门户快速联通穗莞深。近年来,增城建成启用一批重大交通项目,为增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广汕路北绕线8月1日全线通车,北三环高速二期、花莞高速、广惠高速西延线、广石铁路、穗莞深城际以及广惠高速南香山互通立交、广惠高速荔湖互通立交等项目先后建成通车,实现广州东部、增城城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高速公路网及周边城市的无缝对接,实现全域10分钟上高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