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买国外买省外”到“买增城买本地”:为粤港澳市场供应优特精农产品 地处北回归线荔枝主产区的增城,荔枝种植历史悠久,口感好。然而却鲜有人知,市场上响当当的仙进奉荔枝在几十年前仅有两棵。“仙进奉荔枝颜色好看,就像胭脂色一样,口感多汁又甜,是我们从几百个荔枝品种中挑选出来的。”仙村镇基岗村党支部书记陈浩潮说,“仙进奉荔枝发展的关键一步,是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统一品质、技术和包装。” 过去农民自己收了荔枝放到篮子里在街边卖,只卖几块钱一斤,而经过合作社统一技术品质、进行分选分级包装后,最贵的果卖到13块钱一颗,普通的果也能卖35块钱一斤。品牌打响后,仙进奉荔枝供不应求,陈浩潮又带领着村民们把种苗卖到省外,同时推广配套技术和农资,实现了增城核心产区引领、辐射六省一市种植的格局。从4月海南的第一批仙进奉荔枝上市,到中秋节云南的仙进奉荔枝上市,消费者大半年都能吃到这种荔枝,仙进奉荔枝也实现了20万亩、400万棵的种植规模。 定位为都市现代农业的增城,在优特精果蔬种植上发力,不仅把本地土特产做成了辐射全国的引领区,也把外省外国的高端果蔬引进来,缩短销售半径。在广东乡丰特色水果产业园里,密密的蓝莓挂满枝头。“蓝莓的市场价是每斤100元,工人采摘时根据果形大小进行分选,装盒包装后就能上市了。订单排得满满的,蓝莓供不应求。”产业园管理人员李洪波说,“蓝莓一亩成本4万元,收入达9万元。” 在这个产业园里,蓝莓还不是最“耀眼”的,高端水果阳光玫瑰、从日本进口要上千元一个的网纹瓜,在这个特色水果产业园都能找到。“我们引进国外品种后进行本地选育提纯,形成了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网纹瓜要求的技术条件高,由一位博士带着两名技术员管理,一苗一果,确保品质,口感像冰激凌。一个瓜的市场售价为288元。”李洪波说。 背靠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是增城农业的一大优势,以广东乡丰特色水果产业园为例,产业园交通便利,蓝莓从采摘、加工到上市,只需五六个小时,就能送达广州最大的果蔬交易市场。区位优势加上农产品产地优势,让增城成了粤港澳大湾区果菜重要供应基地,已认定38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居广东省各区县之首。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通关(增城)便利区落地,增城的蔬菜可以就近进行农残检测、办理通关服务,供应上市更加方便快捷。 从“守着资源宝库”到“吃上旅游饭”:美丽乡村为都市休闲农业铺路 清晨,大埔围村的小广场上早就热闹起来了。身穿校服的小学生们列队聆听讲解员讲述这里留下的革命故事。广场对面的营地里,有采摘果园、露营帐篷等,广场另一侧是抗战历史纪念馆。沿路向前,还有客家风味馆、工艺坊等。一条业态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已经形成。“过去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产业也几乎没有。守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也引不来游客。”大埔围村党支部书记叶伟浓说; “从前几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始,村干部带头,动员大家把乱搭乱建的草棚旧房拆除,修了漂亮的柏油马路,在街道两旁空地建起了‘四小园’。村里的污水全部纳入了市政管网。环境好了,大家都受益,尤其现在村里旅游业火起来了,每年村集体收入达40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3.5万元。” 在增城区,像大埔围村这样旧貌换新颜、农民“吃上旅游饭”的村越来越多。“增城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做到了真抓真干真投入。全区投资了40多亿元建设农村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农村厕所已经实现了无害化卫生户厕100%普及。”李茂禾说。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目前,增城区259个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61个村达到省定特色村标准。增城北部地区过去守着绿水青山的村子基础设施改善了,相继引入了高端民宿等精品项目,形成了一条都市休闲农业产业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