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该生产会现场,举行了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广州市增城区)、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南方水田智能农机测试基地、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指挥中心(广州市增城区)等3个牌匾揭牌仪式,标志着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正式入驻华南地区,将打造引领智慧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模式。 对于伏羲农场项目的未来建设方向,增城农投集团总工程师吴瑞智介绍,计划分期建立土壤实验室、育种室、农机攻关实验室等“三室”;建立丝苗米文化和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厅、伏羲农场农事AI指挥厅“两厅”;建立农机库、农资库和粮库等“三库”和烘干塔;打造现代农业标杆伏羲农场,建立现代农服中心,探索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增城实践,进一步助推增城全面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区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水肥一体化装置、传感器、遥感器等“黑科技”在现代农业中广泛应用。位于增城区增江街光辉村的增城区创鲜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创鲜农业”),一颗颗饱满的番石榴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我们番石榴种植基地配备了水培系统,以及气温监测系统和土壤数据采集系统,帮助我们监控番石榴的生长情况,也有助于把农业科技落户到我们的农业项目中,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广州创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家朗表示。 近年来,增城区积极探索农业数字化,搭建区“三农”大数据综合服务云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数据化、智能化、全程化、精准化。建设5G智慧农业项目,在主要生产基地配置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对蔬菜、水果、水稻等作物的生长环境因子数据与病虫害样本数据,为企业提供病虫害实时预测、监测和预警服务,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深挖“新业态” 描绘现代农业新图景 2025年2月,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十几亩迟菜心花竞相绽放,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去赏花游玩,成为网红打卡点;乡丰农园以蓝莓为主题,精心设计蓝莓探究课程、本地特色非遗手作等研学活动,深受青少年儿童喜爱……近年来,增城区聚焦优品丝苗米、绿色蔬菜、北回归线荔枝等特色农产品,构筑“1+4”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延伸贯通一二三产业,打造“生产+加工+旅游+营销”全产业链开发模式,将乡村振兴、食品加工制造业优势与都市休闲观光需求紧密结合。 在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增城农投集团深化产学研游融合,以“增城丝苗米文化”这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核心,串联产业文化展览馆、丝苗稻田等节点,推出增城“丝苗之旅”线路,研发研学课程及手册,举办增城丝苗米稻田主题研学、米食文化嘉年华、油菜花节、稻田音乐会、稻田骑行等活动,激活乡村活力。 同时,加强多元主体联动融通,建成集乡居度假、丝苗文化、文创体验于一体的“万家旅舍&清风半两·丝苗里”民宿;加强与能记家庭农场、稻田公园联动,发展食、住、购、展、游、学融合的文化旅游项目,赋能增城丝苗米全产业链示范园。 能记家庭农场位于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域,农场主莫丽贤在田埂上打造出精致的田园客厅,让广袤的稻田有了诗情画意,将都市人的田园梦照进现实。“我想要精而美的农场,这是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基础设施投入。”莫丽贤表示,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她不仅投身田间管理农场,还凭借多年招商引资经验,前往广州市区、深圳等地的推介会、交易会,宣传推广农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去田园客厅游玩。 能记家庭农场是增城区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典型案例之一。近年来,增城区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目前,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88家(国家级4家、省级9家)、家庭农场344家(省级17家)、龙头企业133家(省级26家)。 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设立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扶持龙头企业牵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小农户广泛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将小农户导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带动省内外农户10.6万户,户均增收超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