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从五大方面可加强对文物保护利用

25-5-5 07:3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10| 评论: 0|原作者: 苏晓真|来自: 广州市增城区博物馆

摘要: 近年来,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文保机制不畅、文保资金不足、文保专才匮乏、文保意识淡薄等问题与难题,制约着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为此,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强对增城区文物保护 ...


四要加强对增城区榄雕、舞貔貅、何仙姑与挂绿传说、禽族拜公组图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把非遗与文创、美食、研学游等结合起来,弘扬增城区特色非遗文化。

五要挖掘博物馆文物背后的故事。挖掘馆藏文物深厚的文化内涵,发挥文物藏品的教育宣传功能,开展丰富的教育宣传活动,让民众意识到博物馆的文化承载价值。举办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创新展览,展示文物,探索博物馆文化资源,不断充实博物馆展览内容⑨。挖掘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推动博物馆IP开发,让文物“活起来”。组建一支专业技能高、职业素养高的讲解员队伍,讲好文物故事,传播好增城区声音,讲好增城区故事,不断增强文化影响力。

3.3 加大保护力度,焕发传统文化新风貌

寻找新坐标,发掘新动能,激发新活力,让传统文化依托不同形式获得更大张力,进一步推动城市出新出彩。一要健全与完善文物保护及协调机制,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机制。启动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明确相关管理规定、建设控制指标及各项文物保护利用的直接责任主体,逐步建立保护利用多部门协调机制、文物补偿机制、激励办法和保障措施,确保文物保护常态化。

二要夯实文物保护基础,提升文物基础工作管理能力。加快推进增城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及基础信息的复核完善工作,摸清家底并向社会重新公布。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推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两线”划定工作,推进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强化文物安全直接责任,筑牢文物安全红线、底线和生命线。

三要深入挖掘南粤古驿道沿线的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着力推进夏街古驿道、瓜岭村、坑贝村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统筹古驿道沿线及古村落历史遗存的保护修复工作,塑造增城区古驿道古村落品牌。四要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成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用于开展文物日常保养维护维修、文物安全检查、博物馆开放等工作。

同时,可成立“文物保护基金”,撬动社会成本,吸纳社会、群众、企业等方面的资金,为文物保护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五要加强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借助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施文物安全鉴定和文物安全视频监控项目,提高增城区文物安全防护能力。

3.4 深化非遗活化利用,展现非遗文化新活力

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升非遗活态传承与系统性保护水平,让非遗文化历久弥新。一是培育非遗传承人。创新传承人培养方式,挖掘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机制。寻找多种措施,培养非遗人才,吸引社会人员从事非遗工作,创新渠道,引进高素质的全国非遗专家为增城区非遗工作建言献策。借助高等院校资源,为非遗传承人量身定做研修培训课程,进一步加强非遗传承人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建立非遗领域“十佳”评优激励机制,开展“增城非遗领军人才”“增城优秀非遗传习基地”评选活动,培养传承人群创新意识。

二是加强非遗保护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非遗保护机制,建立非遗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非遗保护工作。强化区非遗保护中心职能,落实专职非遗工作人员,落实非遗三年行动计划及《增城区非遗传承基地管理办法》等,进一步完善非遗专家委员会的专家聘任和评审、传承基地认定管理、资金使用等工作制度,提高非遗保护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推动非遗融合发展。结合商旅文融合功能区,将非遗作为提升文旅消费的一项内容。将非遗与现代商贸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镇街开展非遗进商圈活动,形成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搭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群体与景区的合作平台,将景区IP授权传承人进行开发设计,非遗产品实现在景区的落地展示、售卖。搭建景区宣传展示平台,支持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群体进入具备条件的3A级以上景区,推动对非遗创意产品的开发利用,组织举办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大赛,获奖作品优先进入景区、博物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