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增城市新塘镇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湛若水

12-6-4 20:3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930| 评论: 0|原作者: 陈裕荣

摘要: 湛若水(1466-1560),初名露,字元明。中举人后发现名犯祖讳,改名为“雨”,表字民泽。四十岁上京赴考,才定名若水,取号甘泉。九十四岁时自号默翁。湛若水1466年生于增城县甘泉都沙堤村(今新塘镇)。其始祖湛露, ...
三十二年五月作《贺廉宪卢望峰先生八十一华诞序》。卢纶,号望峰,增城人,弘治进士,在四川为官,嘉靖初辞职回乡,闭门教育子侄,在邑中有声望。八月初七,蒯氏卒,甘泉为之服丧。蒯氏曾侍甘泉家母十年,甘泉的妻子袁氏去世后,蒯氏主持湛府家政三十年,是甘泉最重要的一个侍妾。三年间,甘泉连丧二子一孙,今持家之妇又去世,甘泉受精神打击极大。幸得善于体认天理,故能顽强的活下来。

三十三年七月初,甘泉重游广州五仙观,此是他青年读书的地方,有感作诗云:“白莲池上访仙踪,怕听攒眉夜夜钟。七十年前灯火地,东寻无路白云封”。九月二十八日手书《千忍亭诗碑》交孙儿湛天润刻石自励。三十四年正月十七日往罗浮讲学,谒四贤祠,作《罗浮游学记》。十月,甘泉九十大寿,增城门生张潮作《寿大司马甘泉湛先生九十序》;湘西蒋信有《奉寿甘泉湛翁九十序》。

三十五年,甘泉第三次游南岳,门人黄梦龟、周荣朱、谢锡命及孙湛天润从游。二月初一发舟,二十七日抵紫云书院,瞻白沙祠,见屋宇无恙,松桂竹木森然,甚喜。连日会见门生、故人。又筑祝圣台于紫云峰上,筑牌楼于书院门前。三月二十四日下山,遇门人蒋信于途,聚谈良久。四月初十至吉安府,次日登岸作青原之会,与邹东廓和诸生论学。十二日别青原,途中江水暴涨,舟船两次遇险,滞留多日,绝粮一日。五月十二日,一行平安回到广州家中,当年作《重修南岳甘泉书院记》。

三十六年正月十二日,甘泉喜抱玄孙,有诗以记。因湛家园处郊外,较寂寞,三月十一日迁回市区禺山精舍居住。三月二十五日夜梦坐化,起作《丁巳三月二十五日,夜梦坐化,时四鼓梦觉,归寄罗念山诸同志》,诗云:“坐化不图元自在,香烟衮衮升中天。此时忘助皆无有,独觉灵根归自然”。这就是“以自然为宗”学者对生死观的自白。

三十七年,讲学天关书院。三十八年,复开龙门龙潭书院讲课,门人七十二岁的钟景星、七十三岁的张潮侍讲,听众惊异为天人。是年作《默识堂记》,有:“甘泉子既九十四,伏生言语支离之年,因自号为默翁”。三十九年(1560)二月,犹致书新安,约洪垣复游武夷山,洪垣惊喜的即走南昌,溯流而上到南安,乃闻甘泉讣告。

三月十五日犹为门人说《易》,申述《四勿总箴》,四月二十日渊默自定,调节呼吸,时罗一中、钟景星、康时聘、冯望等门生在侍。甘泉执一中手良久,又用手在腹部画“正”字。二十二日沐浴毕,卧床休息,当晚戌时寿终正寝,一代哲人,凋谢于禺山精舍,享年九十五岁。甘泉三个儿子和长孙已去世,其余孙、曾、玄孙分居沙堤、广州各地,只有七岁的恭先与母亲在他身边,一切丧葬事皆由门生庞嵩、钟景星等主持。

停棺白云山白云书院,等待按甘泉生前选择的墓地天蚕岭下葬。次年十月,甘泉的曾孙寿鲁要求朝廷赠恤,嘉靖皇帝因误信谗言,不予批复。恢复正常心态后,始于嘉靖四十二年十月下《赐葬敕谕》:“皇帝遣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杜拯谕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湛若水曰:卿明时耆德,岭海鸿儒。抗志坟典,恪司职守。回翔近列,克效勤劳。

望重两京,位跻八座。慎以终始,完节全名。善行嘉言,施于后世。眷兹一老,天不勑遗。日月易流,适临窀穸。载赐以祭,庸示恤恩。卿如有灵,歆予涣命。”奉旨赐葬后,由庞嵩等门生主持,十月二十五日将甘泉遗体归葬增城县天蚕岭(此坟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隆庆元年,明穆宗下《赠湛若水诰命》称:“制曰:朝廷恩礼大臣,靡间存没,盖以笃始终之义,寓激励之微也。缅兹葬章,端伫故老。故南京兵部尚书湛若水,发迹贤科,蜚声词苑。出衔使命,亲藩与夷藩,而交播声名;入典试场,文闱暨武闱,而并收俊杰;抽毫史局,效劳勣于两朝;振铎成均,申规范于多士。用追往劳,爰申恤典,兹特赠为太子少保,谥文简,锡之诰命”。一代名臣湛若水的一生,终于盖棺定论了。
1234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