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魂归增城的南宋探花李昴英:南人无党铁骨铮

13-9-2 10:3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963| 评论: 0|来自: 羊城华夏

摘要: 赛龙夺锦,为南方一风俗大观,历来描述此景的诗词不少,皆不如下面这首《水龙吟之观竞渡》之高妙,既渲染出赛舟之激战气氛,又借题宣泄贬斥世人争名夺利之意:碧潭新涨浮花,柳阴稠绿痕腻。一声雷鼓,半空雪浪,双龙 ...



在京诸生为他送行,有“庾岭梅花清似玉,一番香要一番寒”之句,闻者壮之。李昴英回到广州,故乡父老欢迎这位刚直之士,手持彩旗出郊远迎,一时引为盛事。李昴英回到广州还不到一年,由于大臣交相荐举“三老八士”等国之栋梁,而李昴英名列八士之一,朝廷又再三下旨除其知赣州、直秘阁、福建提刑,又改知漳州。不管怎么说,他就是辞不上任。他自题画像赞说以明心志:"岭竮山癯,搭飒野服。煮茗松根,煨芋岩曲。且农且渔,非仙非俗。其傍何有?秋鹤霜竹。"

这一年中,他应方大琮之请,主纂《南海志》并作序。可惜此志已佚。闲居中的李昴英,仍然关心着民生疾苦。权知广州军州事的邱迪哲妄指平民为盗,罗织罪名,淫刑以逞,戮及无辜。李昴英修书劝说,邱迪哲不仅听不进去,暴虐愈甚。李昴英上奏朝廷请皇帝下令将邱迪哲拘留审查,乞辨平民之冤,数百人得以全活。

不过,又为奸人中伤,被宋理宗下令褫夺去李昴英的阁职和免去新职。李昴英罢了官,泰然处之,挥笔写下《闻褫阁职免新官之报》诗二首,其一:"远民冤甚草菅芟,抗论公庭出至诚。且喜一方全性命,何妨三字减头衔。机关平地藏深阱,仕宦伶人视戏衫。五逊州符全免矣,幅巾藜杖可松杉。"

淳祐十二年(1252年)十月,因参知政事徐清叟力荐,李昴英又得起用,授直宝谟阁、江西宪使,兼知赣州。他上任以后,以洗冤泽物为己任,劾赃贪,决冤滞,济饥民,薄征赋,对于少数民族聚居诸峒,既申严保伍之法,又以儒学教化,使一地秩序肃然,人民安居。郡人受其惠,在赣城之东为之立像建祠,李昴英力辞之。

宝祐二年(1254年),李昴英奉召进京,授大宗正卿,兼国史编修、实录院检讨。其时正是奸相贾似道、宦官丁大全执政,李昴英不管个人安危,照奏一本,弹劾他们,连皇帝所宠的严妃都一起指斥,这一举动,令在旁大臣们侧目以视。皇帝准备远游,他又以宜卧薪尝胆为由抗疏力谏,为帝所嘉纳,除兼翰林侍讲学士,迭有擢迁,累官至龙图阁待制、尚书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监修国史,封番禺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宝祐三年(1255年),李昴英与御史洪天锡疏劾巨阉卢允升、董宋臣,再三上疏不报,于是两人俱辞官归里。李昴英回到广州,归隐于城内文溪上,又在城北白云山构筑文溪小隐轩、玉虹饮涧亭,遨游山水之间,渔钓自适,著书行世,从此更没有仕进之意。以后,皇帝虽因军国多务,想起用他,下诏除端明殿学士、佥书枢密院书,他都乞辞不赴。

理宗又御书大字,赐堂匾曰“久远”、里匾曰“文溪”、涧匾曰“向阳”。李昴英家居向在文溪之上(今长塘街李家巷),踏上宦途之后,他先后四次闲居旧里共约18年之久,大多时间应居于此。据说为了方便行人,他在文溪上修了三座桥:

一曰文溪桥,在今中山四路与大塘街交接处,此即清代广州左二脉渠上的明月桥;二曰状元桥,位于今小北路和法政路的西口相交处;三曰狮子桥,在今小北路大石街的西南方双槐洞口,前二桥在文溪干流上,后一桥在文溪西支上。此三桥历尽沧桑,连同文溪已埋地下,只是在地方文献上留下了桥名。

李昴英是个热心公益的人,光绪《广州府志》谓增城仙村宝田基村外有探花桥,是李昴英在显贵之后为妻家所建的。他少年时曾在海珠石上读书,宝祐四年(1256年)捐资创建海珠慈度寺于石上。翌年初夏,他偕十位友人避暑白云寺。李昴英酷爱游览名胜古迹,羊城的有些名胜古迹,因历史变迁已不复存,还有赖于他的诗而流传下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