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魂归增城的南宋探花李昴英:南人无党铁骨铮

13-9-2 10:3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960| 评论: 0|来自: 羊城华夏

摘要: 赛龙夺锦,为南方一风俗大观,历来描述此景的诗词不少,皆不如下面这首《水龙吟之观竞渡》之高妙,既渲染出赛舟之激战气氛,又借题宣泄贬斥世人争名夺利之意:碧潭新涨浮花,柳阴稠绿痕腻。一声雷鼓,半空雪浪,双龙 ...



白云山多峰,景泰山为其一,旧时峰下有坑,称“景泰坑”,今仍用此名。南梁时此地已建有寺,林木葱郁,幽境称胜,李昴英上白云山,爱到此处驻足,曾在此写下《景泰寺》诗:树合疑山尽,攀缘有路通。远鸦追夕照,低雁压西风。瀑势雷虚壑,松声浪半空。凭栏僧指似,涨雾是城中。

当时,景泰寺的景色尚未在羊城佳景中占一席之位,到了元代,“景泰僧归”为羊城八景之一,李昴英的《景泰寺》诗则成了解说这一景的经典性诗作,可见李昴英眼光之独到。他对白云寺超尘绝俗的景色十分喜爱,专在寺前筑了座云泉亭,自为作铭。

想不到这次上白云山,竟是与白云山的诀别。八月初九李昴英病卒,终年57岁。谥忠简。说来也巧,他去世前几日,忽一夕有大星东坠,远近骇观,后数日而李昴英去世。李昴英死后,葬于增城云母里(今朱村镇神岗)半湖山。其墓面积约200平方米,花岗岩结构,有华表、石狮、碑石等,保存至今。

李昴英为人所尊敬,生前已在广州“四先生祠”生祀。虽然赣州人为他建生祠被辞,他死后,广东陆续有八处祠庙奉祀他。南宋在广州的府学乡贤祠、番禺县学的乡贤祠奉木主人祀,在城南建崔(与之)李(昴英)二公祠,在海珠石建文溪祠。文溪祠至明、清几经废复,至民国2年(1913年)始因扩筑新堤而不存。

明代建有广州府城西祠、雨帽街祠、新安县大奚山祠(今香港大屿山梅窝涌)。清代建有广州粤秀书院先贤祠。自宋景定二年(1261年)至清宣统元年(1909年),六百余年间,粤人祠祀李昴英香火不断。至于李氏后代所散居的珠江三角洲各乡,也均有祠祀。李昴英的著述,由门人李春叟搜集其文稿编成《文溪存稿》20卷,包括奏稿21篇,杂文112篇,诗词176首。

从南宋至清刊刻10次,明代有陈献章序。初刻、再刻本已佚,北京图书馆藏有明代三刻残本及四刻、五刻、七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五刻本,广州中山图书馆藏有十刻本。对李昴英的《文溪存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其文质实简劲,如其为人。诗间有粗俗之语,不离宋格,而骨力遒健,亦非靡靡之言。益言者心声,其刚直之气,有自然不掩者矣。”

李昴英继承了崔与之的雅健词风,词作高华伉爽、沉郁苍凉,反映了当时忧患深重的时代环境。其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豪放与婉约兼而有之,而以豪放为主。著有《文溪词》一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词品高雅,全卷收入《四库全书》中。

试看这一首《水调歌头之题斗南楼和刘朔斋韵》,观山览海,胸襟旷远,气概豪迈,是描绘宋代广州形胜的不可多得之佳制:万顷黄湾口,千仞白云头。一亭收拾,便觉炎海豁清秋。潮候朝昏来去,山色雨晴浓淡,天未送双眸。绝域无烟外,高浪舞连艘。风景别,胜滕阁,压黄楼。胡床老子,醉挥珠玉落南州。稳驾大鹏八极,比起仙羊五石,飞佩过丹丘。一笑人间世,机动早惊鸥。
1234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