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市丘(邱)氏宗亲源流简介

13-9-3 07:4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072| 评论: 0|来自: 邱晓青

摘要: 历史上中国是个宗族社会,聚族而居,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形态。族的标志就是姓氏,理论上,同一姓氏的中国人都可追溯到共同的祖源,都有血缘关系,所谓“同姓三分亲”,这是西方世界所没有的独特现象。人口繁茂的现代人 ...



尤以王、谢最早追随晋室进入江南,因而也得以及时掌握了东晋权力中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这回事。与此同时,则有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士族进入福建,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一般认为,这一历史事件开启了客家族群在闽粤赣交界地区形成和发展的先河。

南宋末年,福建上杭人丘文兴(创兆先生)与好友谢翰率子弟追随文天祥抗元。“先生讳文兴,先世由中州迁闽……宋中叶,始由宁化迁上杭。父讳梦龙,为朱子再传弟子”……先生传家学,度宗时以荐辟入都,遇岳鄂王(岳飞)孙于临安,伟先生,以女妻焉。上书触时忌,不遇归,道虔州,丞相文公方守虔,谒焉,至相合也。

公已起兵勤王,间关入闽,先生乃与友谢翰俱入幕。即复招乡里弟子,与公会于梅州,遂参军事……五坡岭之役,公已北行,先生与翰伏潮阳民间,旋归,道梅州,北至石窟都(今梅州蕉岭,笔者注)喜其山川,谋居焉……翰为卜,得箕子明夷兆,曰:吉。先生乃奉父来居,是为迁粤之始"(丘逢甲《宋征士参少保国信公参军丘创兆先生家传》)。

跟上文提到文天祥抗元的这一段历史记述相印证的是,陆笙在谈派潭风土人文风貌的著作《梦里的风帆》里写道:“据派潭镇邓村村委石屋村石氏族谱记载:南宋末期,元兵南侵,江西客家人文天祥丞相起兵勤王,闽赣客家人多参加义军南下,直抵粤东梅州,梅州客家人亦踊跃参加义军。

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客家人被大肆屠杀。到清乾隆后,石氏有两兄弟迁到派潭河大堂和邓村石屋定居(《石火星与石屋村》)。”正如石氏族谱所记述的那样,客家人为抗元斗争作出了惨烈的牺牲,如当时梅县松口卓氏举族800人参加义军,誓死护卫南宋王朝至新会崖门,与南宋同归于尽,仅卓满一人生还。梅州松源人蔡蒙吉,祖孙三代进士,他率义兵镇守梅州,兵败被俘,从容就义,年仅三十二岁。

明年三月,文天祥复梅州,嘉其忠,为文祭之,曰:“蔡公之忠魂,无往不在:在天地为神祗,在山川为社稷,在郡邑为乡贤。春秋二祭,庙食万年。噫!公之生也,名垂竹帛;公之死也,重若泰山;允为朝廷使者之模范,宗族后裔之仪型。”客家人之临难不苟,慷慨大义,惊天地而泣鬼神。

丘文兴之父梦龙公就成了邱氏迁粤的始祖。民族英雄丘逢甲、数学大师丘成桐及邱会作、丘创成、邱维达等国共名将都是其直系后裔。可谓英才辈出。谢翰当年曾经赠诗丘文兴,曰:“谁于荒山中,辟此遗民界;我昔为之兆,其后将必大。”忠臣义士,果报非常,其宜也乎!

迁海复界与丘氏入增

邱氏入增,和其他客家人入增一样,跟清朝初年“迁海复界”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清初,政府为打击郑成功的反清势力,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发布“迁海令”,在福建、广东沿海实行了长达二十余年,非常残酷的坚壁清野政策,位于珠江口附近的增城也深受波及。

居民被迁赶,村落残破,千里萧条,民不聊生。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成功之孙郑克塽率部归降,清政府统一台湾,才开始放松海禁,实行“复界”政策。后来更发布“招垦令”,鼓励外来人口进入垦殖。这时,新丰、梅州、河源等地的客家人开始大规模进入增城垦殖开基。

邱氏族人就是在这期间迁入增城的。如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属惟长派下的乾泰与堂弟云汉(随后乾泰之弟坤先亦追随而至)自梅州松源迁荔城莲塘、小楼长庆岭开基(乾泰子孙又迁至派潭樟洞坑、小楼赤岭等地);惟禄派下的裔权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自从化迁荔城寮前岭开基(其先迁自新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