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探寻增城市新塘镇瓜岭村历史文化:雅韵飘香人初识 春色潜入古村落

15-4-2 21:1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065| 评论: 0

摘要: 增城市新塘镇瓜岭,古名“瓜洲村”,始建于明朝成化初年(约公元1460年),距今500多年。瓜岭无岭,实为水乡,旧是沙头人耕地。明成宗年间,大多种瓜于此,搭棚看瓜,逐渐定居成村。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 ...


黄业广,武汉医科大学毕业、医科大学教授、曾授聘澳门镜湖医院医科教授,他与其兄在孩童时曾被当年的瓜洲小学教师题诗一首在宁远楼上(可爱英姿两少年,人生百行孝为先。他朝学业成功日,为国驰躯奏凯旋);黄汉威,上海建桥大学毕业,曾任香港建筑学会会长;还有在海外的化学博士黄汉强;文学家教育家黄戊昆。

“世事沧桑多变幻,物换星移几度!”随着岁月的流逝,瓜岭村历史教育文化永远记忆在故乡和海外后人的心中,传为佳话、万古流芳。瓜洲小学历尽沧桑,50年代初曾停办一个时期,后一直办到2009年合并于久裕小学。于2011年改办为南华书院,传承和弘扬中华国学优秀传统文化及瓜洲小学的历史文化。转眼间瓜洲小学办校已超过百年历史了。

华侨文化

瓜洲好!清代已侨乡,海外耕耘谋创业;全球足处旅名扬,侨子爱家邦。瓜岭村是广东著名的侨乡,有古老的华侨历史文化。瓜岭村民历代沧桑、世代耕耘,以农为业、亦有出海外谋生之风。据有关资料查考,本村早于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已有首批先后到美州和澳州的华侨参加“卖猪仔”淘金行列。他们开始出国前先筹水脚(费用),立契约,然后从香港坐太古行三支桅货船出国。

传闻坐三等舱、不见天日、长达25天至一个月才到达。如遇大风大浪天气大船沉没就会永无生还的希望。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村民远渡重洋者多在1902至1903年。占村中男丁居乡者50%以上。据有关资料查考,从1866年至1930年,移居到新西兰的华人,只要每人交三十英磅人头税便可入境。

瓜岭村侨民谋生之地以新西兰为最,澳州、加拿大、美国、古巴、越南等地次之。华侨每三五年回乡一次,将赚回来的钱养家小、建房、买田买地造基种荔枝,或到广州大沙头旺地置产业买商铺。二战前中国人地位低微、外出劳工不能带家眷出外国,女性家眷只能留在家乡。日本侵华后至1941年当局才以保护华侨家眷为由,准许带家眷出国避战祸暂居,但每名家眷要缴纳保证金二百磅。

男子大了随父出国谋生,到了结婚年龄才回乡结婚,以便继承“香火”,以保证血统世系的繁衍和传宗接代。侨民不论贫富,回乡之际必助家乡公益事业。他们热爱国家,热爱家乡,如黄国民(1874-1935)、黄美中(1834-1873)、黄田惠(1882-1961)、黄雨芝(1883-1946)、黄尔昌(1888-1997)、黄潮起(1928-1984)、黄潮福(1922)、黄戊昆(1992-?)等,都曾为国家和家乡作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正所谓:“几朝日月照吾乡,历代沧桑岁月长。海外耕耘留胜迹,地灵人杰永流芳”。

建筑文化

瓜洲好!涌畔绿回环,水泊碉楼眺望远,明清古建早成行,千古韵流芳。瓜岭村建于明朝成化初年,原瓜岭村由原旧村、新基、新村三面街组成。据查考,瓜岭村古村落建村可能分几个时期建成;开始应是明代中期以第三巷为始建之地,然后南北申廷加巷扩建。第二阶段应该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建门楼、建庙宇、建祠堂。扩建民居。

第三阶段应是在清朝同治与光绪年间,大量华侨回乡投资扩建旧村的部份村落和规划建造新村,旧村分九条巷建成,巷内房屋南北排列,巷口朝街前,街前可远望罗浮山脉。村街前东面是河涌、绿水环流。村后面是2米多深、20米宽的战濠。濠的西面是种满防匪贼带剌的勒竹树,每巷沟渠之水排往街前直流河中。

每条巷前后有小门楼、有坚固的木门木柱。原来建筑大多数都是三间过座的坭砖屋(墙脚一米左右是青砖)、中间天井、可透阳光,四檐滴水的建筑物。随着物换星移、几经沧桑、很大部份已拆旧建新。尤其是经历1959年、1966年百年少见的洪水淹浸倒塌50余间而后重建。新基和新村建筑风格基本相同。

巷中雨水归流在鱼塘之中。旧村街前排列是祠堂。祠堂多是清朝所建,造工精细,古色古香。以青砖、麻石、黛瓦、斗拱抬梁为综合结构,一般是二进或三进祠堂。房顶建有茶桶耳的传统结构款式,祠堂内外和房顶以砖雕、木雕、灰雕、塑像、壁画造于一体。祠堂中有天井和石阶、四檐滴水、四水归源之象;原村之南、西、北面都建有出入的门楼,门楼有阁、有大门、乱世期间按规定时间入黑关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