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挂绿荔枝历史考述:官吏勒扰遭厄运 烽火不断剩半株 枯树新枝终长成

18-6-19 03:1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5713| 评论: 0|原作者: 赵飞 倪根金 章家恩

摘要: 荔枝是具有我国华南特色的美味水果, 也是热带珍贵果树之一。荔枝在世界其他地方栽培甚少, 且品质也较差, 只有我国才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 优良品种也甚多。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部的增城种植荔枝历史悠久, 一直是广 ...


二、清代:由百到一

(一) 挂绿美名传天下

有关挂绿最早的文献记载, 是康熙十二年 (1673) 《增城县志》, 其中有载增城“多荔枝, 名有数种, 小华山、尚书怀、挂绿最佳”6。康熙年间吴震方所著的《岭南杂记》记述了清初年广东风土人情, 其中有载:“新兴荔较美于闽之状元红, 官其地者亦不可多得。尚逆在藩时, 荔将熟, 差官封守之, 熟则索夫进送, 故多伐去之。增城荔亦美, 挂绿为最, 黑叶次之”7。“尚逆”指尚可喜, 清顺治六年 (1649) 被封平南王, 康熙十五年 (1676) 逝。这两个文献虽然提及挂绿, 但由于挂绿荔枝出现时间还较短, 影响较小, 在康熙早年尚未成为“最佳”, 平南王指定要新兴香荔也就不难理解。

挂绿荔枝品质、地位很快得到了认可。“岭南三家”之一的陈恭尹 (1631-1700) 的岳父湛粹为新塘沙贝人, 湛若水族人。陈恭尹岳父家就种有挂绿荔枝, 《北归志》称“闻元孝外家有此种”8, 元孝为陈恭尹字。陈氏有多篇挂绿诗作传世, 如《南乡子》中有云:“晚熟是增城, 小核新州亦得名, 不及凝冰和挂绿”。屈大均 (1630—1696) 《广东新语》对挂绿荔枝有同样的评价, 认为新兴香荔等“皆不如挂绿之美”。9

在陈恭尹、屈大均等广东名士的影响下, 挂绿荔枝很快为当时清朝高官、名士所知。吴绮《岭南风物记》中说:“荔枝至上品者名挂绿”10。康熙二十四年 (1685) 诗人王士祯奉命来粤祭祀海神。停留期间, 陈恭尹曾送荔枝给他品尝, 《北归志》四月初十日记有“昨陈程二子遗犀角子”的记述, 陈即陈恭尹, 犀角子为荔名, 为早熟品种。王士祯在粤停留时间为农历二、三、四月, 不可能吃到迟熟的挂绿。

受陈恭尹等评价的影响, 他也因品尝不到挂绿荔枝感到遗憾:“南海荔枝, 以挂绿为第一。无从致之。”1时称“南朱北王”, 与王士祯齐名的诗人朱彝尊 (1629-1709) 则对挂绿荔枝更加推崇。朱彝尊地位较高, 到过广州, 且与屈大均、陈恭尹等相熟, 有多种途径了解和品尝挂绿。乾隆二十四年《增城县志》与吴应逵《岭南荔枝谱》都有转朱彝尊《曝书亭集》有关挂绿的评价, 云:“世之品荔枝者不一, 或谓闽为上, 蜀次之, 粤又次之。或谓粤次于闽, 蜀最下。以予论之, 粤中所产挂绿, 斯其最矣”2。

康熙年间任吏部侍郎的浙江学者彭孙遹诗作《荔枝行》自注有云:“以增城挂绿为上, 新兴次之, 黑叶又次之。”可见, 康熙年间, 广东增城挂绿就已取代了新兴香荔的王者位置, 甚至成为了天下第一荔。乾隆年间, 增城挂绿价值已非常昂贵, 甚至“凡摘挂绿者必唱歌, 盖防其偷啖也, 他荔则不然”3。

檀萃所著《楚庭稗珠录》载, 挂绿“新出者每斤银一两二钱”4。乾隆年间进士, 曾在恩平任职的著名学者李南磵《食荔枝》诗云:“增城挂绿久闻名, 欲辍馋涎竟未得;佳荔原从挚签得, 天教小邑接新兴”5。挂绿当时不仅百姓不得食, 就连很多官员也只是闻其名, 垂涎而不得, 此诗可为佐证。

源于这些高士的评价和推动, 挂绿荔枝的地位也被官方史志给予肯定。温汝适有语:“郡志谓增城挂绿, 在诸品之上也”6。康熙十二年《增城县志》之后, 最早地方志记载挂绿的数清康熙年间宋广业所纂辑《罗浮山志会编》。其中有云:广东“荔有多种, 产增城者尤佳, 曰挂绿, 曰犀角子, 曰状元红, 曰尚书怀诸品, 挂绿为上”7。雍正九年 (1731) 《广东通志》、清乾隆二十四年《广州府志》转载该志内容8。

乾隆十九年 (1755) 《增城县志》中引用屈氏和朱氏的评价, 并附有增城县令管一清所著的《挂绿赋》。此赋有挂绿生长繁盛之情形的描述, “与维冈四望, 维时三伏, 厥根斯繁, 厥实斯熟。火齐离离, 翠翘簇簇”。称赞挂绿之形态与美味, “逸态横陈, 芳容新沐。雪乳甘鲜, 云英醲郁。润迫酪奴, 酽如□醁9。齿软咀芝, 津寒咽玉。”并称挂绿“艳彼当垆, 黛娥半蹙。聘此倾城, 明珠十斛”10。道光二年 (1822) 《广东通志》也引用了朱氏的评价, 称广东“山枝以挂绿为上。……粤中荔枝挂绿为最, 福州佳者尚未敌”11。

除上述清代文献外, 成书于雍正年间的范端昂所著《粤中见闻》12、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罗天尺所著《五山志林》1、乾隆年间诗人李调元所著《南越笔记》2、光绪十九年 (1893) 《广东考古辑要》3、光绪年间张心泰所著《粤游小记》4等文献都有提及挂绿之美, 转引屈氏、朱氏的评价。产生时间虽短, 挂绿荔枝缘何得到“荔枝中第一品”的高度评价?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 归因于挂绿独有的品性, 具体包括: (1) 外观独特。《广东新语》载:“挂绿者, 红中有绿, 或在于眉, 或在于腹。绿十之四, 红十之六”5。《岭南荔枝谱》称挂绿“蒂旁一边突起稍高, 谓之龙头;一边突起稍低, 谓之凤尾。熟时红紫相间, 一绿线直贯到底”6。 (2) 干且脆, 美味。屈氏形容挂绿:“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 三日不变”7。 (3) 稀少且不易繁殖。

《广东新语》称挂绿“生只数十百株, 易地即变”8。《岭海见闻》载:“挂绿自湛家始博接其本得十余株, 惟新塘土宜为佳, 若移植他处则味变矣。”9《岭南荔枝谱》亦有云:挂绿“接树成实者, 香味或同, 龙头凤尾亦同, 而绿线则无矣”10。 (4) 属晚熟佳种。荔枝“佳种由来最晚熟”11。屈大均《广东新语》称挂绿“以阳精深固, 至秋而熟”12。其《食荔罢柬族叔友》自注有云:“新塘多美种荔枝, 最迟熟者挂绿”13。

第二, 清初广东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文化繁荣, 高官名士纷纷来粤, 这是让增城挂绿荔枝扬名天下的一个重要推助力。

第三, 福建佳荔不存, 挂绿后来居上。福建佳荔众多, 如陈紫被北宋蔡襄《荔枝谱》赞为“天下第一”。但到了明末清初福建佳荔已式微。《岭南荔枝谱》引温汝适《携雪斋诗钞》注有云:“同一美种, 树老尤胜。蔡谱上品, 今多无有, 则树老不存之故。……至六月之黑叶, 及新兴香荔, 增城挂绿, 则人人皆知其美”。钱以垲对蔡氏“荔枝之美于闽尽之”的观点也予以否定, 认为新塘挂绿等广东上品“皆与闽之上者相伯仲”14。而《岭南荔枝谱》所引朱彝尊之语则更加犀利, 称“福州佳者尚未敌岭南之黑叶”, 蔡氏之言“是亦乡曲之论也”1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