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崇正总会的奠基者,增城杰出的客家文化社会活动家赖际熙

11-3-11 03:3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627| 评论: 0|原作者: 陈裕荣

摘要: 伍伟能同志是增城市新塘镇群星村人,1921年10月18日出生于东莞石龙镇外祖家。自小随父母旅居马来亚山打根埠,青年时回香港上环咸鱼栏打工谋生。那时马来亚和香港都是英国殖民地,又是华人聚居谋生的地方,伍伟能读书 ...
崇正总会的文化特色
   
香港崇正总会就是这样,在一个抗争异常激烈的年代、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诞生。她以“团结起来、崇正黜邪”为立会之本,不为一时之需,不作权宜之计,为敦睦乡谊、共谋发展而设立“永久团体”。这个团体的创始人,不是一个,而是一群,是一群社会精英、成功人士。例如1922年总叙会公推的两位永远名誉会长,《香港崇正总会发展史》载有他们的事迹:
   
廖新基先生,原籍广东惠阳。少负大志,年十六,泛海远行,至巴拿马、木角多拉等地,助亲友经商,兼习英文,渐识世界趋势,刻苦奋励,颇积资金。越十年,以独资创设食品公司……年四十,挟资金返香港。其时,内地客家人途经香港赴美者,与时俱进,常有苦不识英文、未谙手续之人,廖新基先生均热心援助。……港府重廖新基先生为人忠厚热诚,每遇侨民出国保证等事,尝以廖新基先生之意见为取舍。东莞明伦堂,富学款,邑人出国留学,年给膏火,唯对客属学子多不为给。廖新基先生乃助张祝齡、江瑞英诸先生力争,卒获依例发给,由是东莞客属学子出国深造者甚多。……
   
李瑞琴先生,原籍广东五华。幼年随父居港岛,受新式教育,稍长经营建筑工程,因独具匠心,且谦虚恭谨,故中外人士均乐与之交往,由是所业大进。年甫而立,即为港府所倚重,凡筑路开渠等重要工程,多委李瑞琴先生承建,如历年修建政府屋宇,山顶新筑水塘,旺角兴建水闸,大湾、荃湾、大坑三处供水工程,修建油麻地至红磡及西环至香港仔二条公路……凡此均以质优价廉著称于香港。旋又创建九龙四约轮渡公司,置轮船专用于深水埗渡海,以利交通。1921年,港府授李瑞琴先生以太平绅士衔。李瑞琴先生热心社会公益及文化、教育事业,如香港之大学创建,广州中山大学之迁建,五华紫金山学校之倡办,均慨捐巨款。九龙宋王台,址废山颓,李瑞琴先生首为建筑石基及山亭……
   
他们不仅热心公益,而且不乏远见卓识。他们能以史为鉴,放眼未来,于总会草创阶段,即虑及其文化建设,鉴于以往“常以研究不足,而横生误解,甚或出言诽薄”,因而能有如黄茂林先生这样的发起人明确提出要“推举博学之士,编纂专书,以阐扬我客家源流与历史语言文化人物等,用光前代,永资昌明”于前,有“博学之士”赖际熙先生受命于后,“编纂专书”《崇正同人系谱》。
   
一个民间社团,以阐扬本民系源流、历史与文化为己任、并立志为此编纂专书,从而催生了“客家学”这样一门新兴学科,让本民系的生存与发展,走上了一条更为自觉的道路。在中国社团史上,这是空前的,绝无仅有的。崇正总会的诞生,《崇正同人系谱》的编纂,可以看作是客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客家人、特别是香港客家人已经步上自觉发展的道路。

1949年,又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客家学的一代宗师罗香林(兴宁籍)举家移居香港,其经历与赖际熙先生既有不同(一个接受的是新学教育,一个接受的是旧式教育),又有甚是相仿之处:历任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教授、终身教授、系主任、文化研究院院长、文史研究所所长等职,史学、民族学、客家学、华侨史皆有建树,平均一月一篇论文,一年一本专著,可谓学识渊博、著作等身;

他亦效力于香港崇正总会,历任理事、常务理事,为总会做了大量学术研究与文书工作。他一生尽瘁教育,诲人不倦,培育英才;先后出版书籍42种,撰述论文139篇,其风范与影响,近二十年则日显弥彰。崇正总会在其草创与中兴的两个阶段,赖际熙和罗香林——当代客家学史上最前列的两位开创人物,先后参与主持和服务,既成就了世界级的客家组织总部——香港崇正总会,同时也成就了当代客家学两位泰斗级的奠基人物。

为客家顺利发展而创建客家文化精神宝库
   
继头年9月29日黄茂林建言之后,1922年9月11日汇报会上,临时副会长李瑞琴先生再度提议:编撰客家源流、文化及人物之专书。会上当即决议,修正通过。随后推定以赖际熙为客族考源编纂主任,并以程乡李佐夫、增城郭炯彤和刘友梅等先生为助理。赖际熙先生研究历史出身,曾任史官之职,抱道自贞,自有其历史眼光;又逢总会创立,
   
亲与其事,更受众人公推而为临时会长,由选举而为第一届会长,深感本系人物之蕃盛,气谊之亲睦,规模之闳远,事业之日新,以为非各考其系统,则无以知其蕃盛之所由,非互述其渊源,则无以究其亲睦之所据,若不阐扬前徽后效,则规模虽闳,事业虽伟,亦定是“有美弗彰,虽盛弗传”。赖际熙先生是抱着强烈的使命感高兴地接受了这一重任。他自南洋募款回港,即致力于《崇正同人系谱》考源编纂工作。
   
这是总会草创初期一项异常艰巨的工作。所幸崇正同人同秉共识:“盖系谱所以辨析本系迁徙源流与学术道艺,及衣冠文物,所以崇正先报本,团结同人,发扬志业,启示将来,关系至巨,全系人士所共喻也。”据罗香林《香港崇正总会发展史》所载:
   
1922年12月,始征求会内同人族谱;李佐夫等驻会协理;赖际熙先生致函国内外有关人士,征求资料,旁征正引,不厌详考,老宿英儒,必殷采访;1924年冬,始正式撰书,几经修改,乃于1925年秋末,不到一年,即脱稿付印。全书凡十五卷,约30万字,内分八类:一源流,二氏族,三语言,四礼俗,五选举,六人物,七艺文,八丛谈。
   
罗香林先生评曰:“事迹详明,文词安雅,信良史也”。他的著书立说,完全是着眼于帮助崇正同仁读者摈弃自褒或自贬之见,而化解相妬或相轻之习,“将使人皆从流溯源,因此知彼,在己无自贬之见,于人无相轻之心。不自贬,则可以迈远;不相轻,则可跻大同”。“相期读此编者,祛其自贬之见,化其相轻之习,振迈远之精神,跻大同之盛轨,则区区楮墨,为不虚矣。”(赖际熙《崇正同人系谱·序》)“振迈远之精神,跻大同之盛轨”,振奋客家,团结友邻,和谐相处,共图发展。这种眼光与用心,亦体现于《崇正同人系谱·凡例》:
   
此编专为同人表扬世德、联络气谊而作。故于系内,皆述其美善事迹,使阅者知其本源,有所矜式;于系外异同之说,不复置辩,以杜攻击之渐。此编恪守史家谱录体例而罚跪事变通。盖本会是合大群而联为一系……惟揭举各家之祖德宗风与嘉言懿则,垂诸竹素,使知华冑遥遥,咸有根据,则自贬与相轻之习,皆可泯焉。
   
不自褒亦不自贬,不相妬亦不相轻。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人就应该如此,而客家人以自己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积淀为依托,愿意首先从自己做起,振奋自家,团结友邻,和谐相处,共谋发展。这是《崇正同人系谱》的本意,是崇正总会的宗旨与目标。《崇正同人系谱》为这一现实目标而作,并顺理成章地成为客家文化宝库中的第一部重量级奠基文献,为客家学奠定史学理论基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