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市广府村落“客家情结”之棠村调研

11-3-13 16:5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5367| 评论: 0

摘要: 从增城市棠村的村情,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村落的本地与客家两大族群的互动情况虽各有不同,但它们却共同拥有一点:从清初“复界”以来,本地人对外来“占籍者”的接纳。他们并没有死死盯住族群差别不放,而是以开放的 ...

王氏与学冚村客家邱氏的关系
  
王泰们初入增城时,他们应该是操莆田话的闽南人。笔者估计棠村原有的10个姓应是本地人,周边也是本地人的地盘,王泰家人长期与他们相处,迁入棠村二三代后的王氏就会逐渐本地化。随着以后几代王氏宗族势力的不断增大,村里其他10个姓先后搬离,棠村实现了多姓村向单姓村的转化:以王姓为单姓村的棠村成为了操粤语的本地村,这个本地化的过程在南宋中后期当已完成。
  
客家人大批进入增城的时间应在清康熙“迁海复界”之后,即史称客家的第四次大迁徙,详情请参见拙文《增城客家源流与三百年来和睦相处的客家山村》。6有邱姓(后改姓陈)客家人迁到离棠村一公里的学冚村,王氏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据王孔光先生等人说,王氏有田在学冚,要到那里去耕田,因为田挨田,双方就认识了。棠村人一早就去学冚,午饭就在那里吃,有的人就学会说客家话了,历史上彼此之间没有发生过什么冲突。公社化时,学冚曾划归棠村,王氏就给了学冚邱氏几百亩山地,以后学冚又划归桥头大队,山地也没有再要回来,让邱氏带走了,因为是真心诚意给的。

王氏与客家王姓的关系  
  
在增城,王姓客家村落大部分集中在增城东北部的正果镇,棠村王氏与那里的客家王姓也保持着友好往来。例如,按传统,过去春节期间,棠村的麒麟队每隔四五年要到正果的客家村去舞麒麟,80年代后则每隔一两年就要去一次。正果镇在山区,丘陵起伏,而棠村则位于正果南边的珠江三角洲的平原上,两地相距十七八公里。解放前道路条件不好,棠村的麒麟队要走山路去正果,现在是乘汽车去。棠村麒麟队到正果客家村时,那里的客家人会舞貔貅相迎,真是热热闹闹,其乐融融!
  
又如2007年7月8日,棠村举行了盛大的村道牌楼落成剪彩仪式,邀请了东莞、龙门、增城的“兄弟世谊”前来助兴。村委主任和村支书说,那天村里十分热闹,来的客人有1600多人。在增城,棠村籍的餐饮师傅很有名,那天在外酒楼工作的厨师全回来帮忙,就餐时开出了200多围台。我们在村委会看到一本“宗亲世谊登记簿”,其实就是为邀请客人而拟定的花名册。名册分四部分:东莞宗亲;龙门宗亲;增城宗亲;增城世谊。 “增城宗亲”里列有11个村名,除夏街是由棠村分出去的本地村外,其余10个村(王大合、大沥、迸冚、蔗布、大冚、和平、银场、亮星、虾尾、中西)全是正果镇的客家王姓村,那天到场的客家来宾达400多人。
  
棠村王氏将视正果王氏为“宗亲”,是有他们自己的理由的:在我们调察中,他们多次说到“我们原来是客家人,是‘太原王’”。进一步询问时,据看过由棠村迁到龙门官田一支的《王氏族谱》的王孔光先生说:“官田的《王氏族谱》写有王泰有三兄弟,后来一个迁到惠东,一个迁到梅县,只有王泰留在莆田”。他们的推理是:在惠东的和在梅县的都是客家人,那么他们过去也应该是客家人,只不过他们先祖到了增城就成了说粤语的本地人。王孔光先生说:“在唐代,也就是在王泰之上十一世时,王贵华与王贵荣是亲兄弟。棠村的王氏是贵华公之后,正果的王氏是贵荣公之后”,基于此,他们与正果王氏就有了宗亲的关系。
  
增城地方志编辑室的副主编王李英教授是正果客家人,是贵荣公后裔。我们一起查阅了他们的《王氏族谱》,查到梅县松源“二世祖千八郎生三子:贵荣、贵华、贵安”,但时间是明代,与棠村王氏不可能发生关系。棠村王氏的族群认同,暂且不论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我们只强调的是:一直以来,正由于作为广府族群的棠村王氏,在诉诸祖源的历史意识上对客家怀有深深的认同感,视客家人为“宗亲”,并与之融洽相处,这已成为棠村文化的一个特点。

开展对增城本地族群与客家族群的历史研究,并不是一种单纯抒发与现实脱节的“怀旧情怀”。在今天,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出现了大规模的人群流动,作为经济发展地区,应如何妥善处理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关系,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迫切问题。问题处理是否得当,它直接牵涉到一方土地是否能祥和安宁。增城境内“土客”间的族群互动史实,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蓝本,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从中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经验的。

(全文完)

123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