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新塘哲学家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的横空出世

11-3-16 09:4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5465| 评论: 0

摘要: 增城新塘明代的哲学家湛若水经过在陈白沙书院的苦修,终于确立了“随处体认天理”的理论模型。当时,湛若水是这样解释自己的理论内容的:“吾之所谓随处六者,随心·随意·随身·随家·随国·随天下。”“夫自然者, ...
湛若水在其中一直谨慎小心,但他内在果敢外在的善辩,又令他的理论逐步为统治阶层和圈中人所认同。具备了这个环境背景基础以后,湛若水就对自己进行重新审视。按照当时他的学术水平,已经掌握了《易经》的预测方法。他根据自己的八字给自己改名,但这次改名的水平决定湛若水今后的发展历程。姓名,按照今天的说法,只不过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相互区别的一个符号而已。可是,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中,姓名是人的时间运动的一项重要环节。决定人在个体运动中生成结果不同的参数之一。

俗语说:不怕生错命,最怕改坏名。在中国传统理论中,姓名学已经是与风水学等并排的一门学科。姓名的设定一般是与生辰八字,时代特征以及长辈的喜好和希望密切相关。所以,几千年的中国社会,没有文化的父母都会花点钱请专职的卜筮师为自己的儿女起名,以祈求他们能够光宗耀祖,一生平安。中国人的姓和名是分开的双重特点的独立内涵。其中姓是代表了天,即是宗族、支派和脉落延续的一种标识,来自于前辈的赐予,是不容更变的。可是,在中国的百家姓中,每个姓氏都会有自己一段辉煌的历史,从而激励后人在生存运动中确立自己的目标。如李姓氏,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唐朝李家天下。那么,姓李的人都会自豪地认为自己身上正流着皇帝的血统的基因,只是轮转着的时间令到唐朝轮换去了。

但今天的轮候始终会有一天是会重上历史的大舞台。刘伯温在他的《烧饼歌》中曾写到:“李花结子天逢春。”预言了李氏是有机会再引领中国的发展。姓氏的不可变是中国由来已久的传统,但名是指个人,指地,就必须与生下来的时间环境相匹配。所以,中国的民间大师帮小孩起名的主要参数,就是个人的生辰八字。在观察四柱流变中,套入五行的生克,从而在字形音义上弥补所缺的部分。这样,使个人在今后人生的发展中经常保持五行周流的平衡。

姓名学的存在正是《道德经》中“有”与“无”概念的具体阐释和流变演绎的反映。一般上,有智慧,立大志的人都会按自己的喜好增加字和号之类的名堂,以标识自己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取向。因此,也就成就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习惯。湛若水自小已经对名字的讲究及运行原理十分有兴趣。他寄居到娘家时,实际上就十分反感父亲为他起的名。当时他父亲给了他一个“露”字。虽然,露字显得卑微,但是反映了他父亲豪气直爽的作风。他父亲就是因为敢于暴露自己的个性与同村的人发生争执,才被送入到官府。出狱后,郁闷而终。惨痛的事实令湛若水印象深刻。

但是,湛若水小时候也是具有十分倔强的精神,经常和同学发生争执。由于家庭背景不好,往往被小同学结伙追打。这才让湛母陈氏下决心领回娘家和表兄弟一同入学读书,也落得有个照应。所以,湛若水给自己起了一个字:民泽。即希望其他人能够帮助自己度过难关。在广东中举之后,湛若水回乡已是今非昔比,就决定自己为自己改名为“雨”。湛雨,是意味大雨,反映出湛若水浮躁的心态。希望进京高中之后,如大雨一样,将自己的屈辱全部洗刷一次。可惜,最后是与失败告终。

在南京国子监的学习中,湛若水领悟到了“随处体认天理”的主体,不仅是环境以及社会道德观念,而且是一个独立的我。只有“我”存在,才会有对环境的把握,再升华到观念的建构。原来,湛雨的姓名正好是与朱家天下明朝相冲。朱姓属火,湛姓属水,天冲地克,又怎能够成为皇帝旗下的一员大将呢。可是,湛若水从更深的角度认识到:天地生成是以水为开始。《黄帝内经》中说过:“太一生水”。那么,明朝的火其实也是源自水。因此,湛若水在弘治十八年(1505年)春,正式定自己的名字为:姓湛,名若水,字元明,谦称为子。

湛若水第二次改名,已经反映了他在陈献章的教育下,知识水平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虽然在名字学上,中国有许多专著论述,并且提供了许多的方法。可是,如果我们以本本上来改动自己的名字,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功的。关键的因素,是作为知识分子表述反映的是当时的现实,用于不同的时间,肯定是会产生误差。用于不同的个人,也会有所区别。这一点是人类发展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印证。可是,反过来,如果没有前人的知识,人类的发展就只能在一个小范围中徘徊。每一代人均是开始的话,人类就只能是地球上的动物,而不是与天、地并行的庞然大物。

人的概念实质就是知识的承传才有了属于人的天地(即虚与无)的并行,就形成了与宇宙星球同位的另类星球系列。问题是在运动的过程中,知识的承传必须是能够结合到每一时段的现实中,才有可能发扬光大。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必须在每一代人的人群中,产生可以阐释,结合前人知识的个人。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的理论,正是将经验与现实有机结合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就是要求人们要有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让儒家思想继续散出光辉。

湛若水第一次改名,是中了广东举人之后。当时他感到的是父亲对他的期望太浅显。“露”仅是清晨散在叶上的一点水份,太阳一出,雨露就被蒸发掉。既然今天能够中举,说明已经为中进士铺好了道路,完全是可以光宗耀祖,荣归故里。加之当时二十多岁,属于年少气盛时期,所以,就给自己改名为“雨”,加字“民泽”。如果一旦为官,自己就可以如大雨一般润泽人民。但他忽略了,湛雨的名字与朱氏明朝天下相冲克。很明显在自然界中,形成大雨就不可能有青天,换言之天地就不能明。无形中违背所处环境的自然要求,很快就受到了落第的惩罚。

湛若水的第二次改名,已经掌握更广泛的知识作为基础。特别是《道德经》的领悟,让他进入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殿堂,开阔了自己的思路,他总结了青年时期的失败教训之后,又从《道德经》中找到了自己姓氏的最好注释。《道德经》文中有一句话:“湛兮,似或存。”那么这个解释破分出了湛字是形似与形存的结合体。举例就是在水透明的时候,有水的物质,又有空间的状态。两个结合的解释,使湛若水又从经文中找到了一句:“尚善若水”。这句是告诉人们,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最高境界是如水一样,根本找不到水分子结合的一丝隙缝。

人类要实现这一目标,不是身体可以做到。只能是思维才能实现。那么,若水并不是指水,而是与人的思想取向。这样,湛与若水结合的名姓就有了更深远的意义。然后,改字为元明。天地的形成源自“天一生水”。这样,湛姓在明朝中就有了一个全新意义的解释。既是“明”火之源,又是“阴”火的辅助。这一番的改动马上产生了效应。在改姓、名、字的那一年,湛若水赴京考试,果然奇迹出现。当时,湛若水已是年龄四十了。相信算是当时举子中年龄较大的一人。但凭着深厚知识底蕴,湛若水一举在廷试中高中二甲三名进士。同科的第一名就是后来的权臣严嵩。朝廷授湛若水为翰林庶吉士,开始了他生命中的仕途生涯。

(全文完)
123456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