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基于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的实证研究 探讨荔枝文化遗产的特点价值和保护

20-3-5 04:5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041| 评论: 0|原作者: 赵飞 廖美敬 章家恩 黄敏 张湛辉

摘要: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原产岭南地区, 是典型的亚热带果树, 主产于南、北纬17°~23°的两条狭长的生态气候带内。目前, 全球约有32个国家种植荔枝, 总面积约75万hm2。中国是第一荔枝产业大国, 面积超过55万hm2, ...


现存古树以‘怀枝’ ‘糯米糍’、二代‘挂绿’为主, 也有‘苎麻子’ ‘凤凰球’ ‘皇帝耳’ ‘绉纱裘’等稀有品种。在正果镇的兰溪、麦村, 荔城街的桥头、廖村、莲塘、蒋村, 荔湖街的三联, 仙村镇的基岗、沙头、碧潭, 石滩镇的塘口、石湖、金兰寺, 朱村街的山田、横塱, 中新镇的坑背、五联、田美等村, 均有一定数量的古树集中分布。

遗产地除种植荔枝外, 通过间套种等形式种植有各类粮食、蔬菜、水果、药用植物等作物, 利用林下空间养殖多种畜禽品种。系统内现有“增城荔枝” “增城挂绿” “增城丝苗米” “增城迟菜心” “派潭凉粉草”5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丝苗米、乌榄、迟菜心、凉粉草等4个生产系统均有入选了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名录。

1.4 厚重多元的荔枝文化

增城荔枝文化资源丰富, 体现在地名景观、文学艺术、民俗节庆等多个方面。全区带有“荔”字的地名近130个, 城区名字是荔城和荔湖, 市徽是挂绿荔枝, 打造的旅游形象是“荔乡仙境”[19]。地方书籍、报刊、杂志多有荔枝元素。《增城荔枝谱》(20世纪50年代陈锦章编写)、《历代荔枝诗词选》(1987年)、《增城挂绿》(1993年)、《挂绿沧桑录》(1995年)、《增城荔枝》(2018年)等一批地方学者完成的著作先后问世; 

增城日报》设有“挂绿副刊”,《荔都》《荔乡情》《丹荔》等杂志均以“荔”命名。增城荔枝相关的文学作品数量繁多, 仅宋至清代流传下来的增城荔枝题材诗歌、词赋至少有90多首。《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尚书怀的故事》等若干荔枝故事广为流传。增城荔枝也是艺术行业钟意的创作题材, 有关的绘画、书法、曲艺、雕刻、陶瓷等作品数不胜数。

增城民间举办荔枝会的历史悠久, 清乾隆年间文人赵希璜的诗作中就有“难忘增城荔子会”之语。1990年起, 政府每年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期间举办荔枝文化旅游节。增城民间将古荔树视作是祖先留给子孙的财富, 不会轻易去砍伐。荔熟时节, 家有古树的增城果农采摘前会举行“拜树”仪式, 一是为祈求神灵保佑上落平安(古树高大, 上树采摘有安全问题), 二是感恩祖辈留下荔树, 三是祈求来年丰收。客家村落风水林中的树木得到了村民的自觉保护, 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古荔树。

2 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遗产价值分析

2.1 生态环境价值

大面积荔枝林的存在, 对人口稠密的增城区及广州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综合调节作用。近10年来, 增城荔枝面积稳定在11 500 hm2左右。参照已有方法测算可知, 增城荔枝林的年固碳量约为3.7×106 t, 年制氧量约为2.7×106 t, 年固碳制氧总经济价值超过2.5亿元[20]。低山、丘陵、台地地带的荔枝种植, 能够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作用, 在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较好地维护了地方生态环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