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基于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的实证研究 探讨荔枝文化遗产的特点价值和保护

20-3-5 04:5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046| 评论: 0|原作者: 赵飞 廖美敬 章家恩 黄敏 张湛辉

摘要: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原产岭南地区, 是典型的亚热带果树, 主产于南、北纬17°~23°的两条狭长的生态气候带内。目前, 全球约有32个国家种植荔枝, 总面积约75万hm2。中国是第一荔枝产业大国, 面积超过55万hm2, ...


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上述问题, 将古树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1)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区树龄过百的荔枝古树开展全面细致的普查, 建立数据库, 纳入古树名木保护名录, 切实杜绝古荔树、二代‘挂绿’等珍稀荔树管理缺失, 甚至随意被砍伐或迁移的现象发生。鉴于增城有着丰富的荔枝与乌榄古树资源, 应制定对应的古树管理办法, 组建保护队伍, 做到保护任务具体明确, 责任落实到人。对于古荔树、稀有品种荔树分布较为集中的地点, 重点予以监测。

2)充分利用高新科技加强古荔树的护养工作, 并建立适合古树的物联网监控管理系统, 进行信息收集与实时监控。3)针对古树经济效益偏低的问题, 应从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入手。可由村委统筹协调, 将村民散乱管理改为村集体统一管理, 再由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单位可以聘请技术人员采取复壮措施, 通过高接换种实现品种结构的优化、丰产性的提高, 辅以“百年老树”的品牌打造与休闲农业的产品开发, 从而让古树成为“摇钱树”, 所获收益再通过分红的办法回馈给村民。

3.3 加大荔枝文化普及力度, 提升民众文化自觉能力

民众的文化自觉能力是决定农业文化遗产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当前, 有关部门及民众对荔枝的认知多停留在其经济价值上, 对于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不足,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较为薄弱。2018年10—12月对458位增城居民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65.1%的受访者认为, 荔枝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宣传不够、群众保护意识薄弱的问题。因此, 大力普及荔枝文化、提升增城居民的文化自觉能力是当前急需开展的一项工作: 

1)重视科普宣传。充分利用现有学术积累, 编写、制作科普作品, 通过各种媒体持续高频率地加以宣传。2)发掘和活化遗产。增城荔枝学术积累已较为充足, 但现有荔枝主题博览园、会馆、文化村的展示内容多不够专业和全面, 文化遗迹也未能充分发掘荔枝元素。当前应全面系统搜集和整理增城荔枝相关文献资料、生产工具、标本等展览素材, 进一步提升相关展览单位的建设水平。

同时, 加大百花林摩崖石刻、湛若水故居、四望岗公园、湛若水墓、莲花书院以及重要古祠堂、古驿道等文物点的保护与利用力度, 重点开展荔枝文化的发掘与展示。加大荔枝会、传统技术与技艺、民间谚语与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力度, 进一步发掘和普及深藏于民间的荔枝文化。

3)提升保护意识。高度重视荔枝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通过读本学习、组织培训等手段, 重点提升领导干部、核心区居民的遗产保护意识。鼓励和引导核心区居民通过开办民宿、农家乐、观光园、种植园、特产加工点, 实现居民职业发展、经济收入与遗产保护更为紧密的结合, 组建更为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3.4 以荔枝产业园、特色小镇、果场为重点, 推动产业升级

产业发展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驱动力。荔枝产业园、特色小镇及大型果场是当前增城荔枝产业发展的主体, 也是未来产业升级发展的重点: 1)继续实施“优果”战略。积极引导更多有实力的生产企业或果农通过高接换种技术将现有效益低的品种(如‘怀枝’ ‘黑叶’ ‘状元红’和‘水东’等)或面积大的单一品种, 改造为优质且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品种(如‘仙进奉’ ‘甜岩’ ‘水晶球’ ‘北园绿’等), 实现荔枝品种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增加不同优质品种的市场供给, 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 延长果品供应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